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ID:36563312

大小:2.7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2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1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2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3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4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1卷第11期Vol.81No.11地质学报ACTAGEOLOGICASINICA2007年11月Nov.2007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邢立达1,2),王丰平3),潘世刚4),陈伟5)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云南,651200;3)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401420;4)禄丰县恐龙博物馆,云南,651200;5)重庆市自然博物馆,400013内容提要:记述了来自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命名了甲龙亚目的中国綦江足迹(犙犻犼犻犪狀犵狆狌

2、狊狊犻狀犲狀狊犻狊ichnogen.etichnosp.nov.)、兽脚亚目的敏捷舞足迹(犠狌狆狌狊犪犵犻犾犻狊ichnogen.etichnosp.nov.)和鸟脚亚目的炎热老瀛山足迹(犔犪狅狔犻狀犵狊犺犪狀狆狌狊狋狅狉狉犻犱狌狊ichnogen.etichnosp.nov.)和莲花卡利尔足迹(犆犪狉犻狉犻犮犺狀犻狌犿犾狅狋狌狊ichnosp.nov.)等新属种。中国綦江足迹是中国首次发现甲龙类的足迹。莲花卡利尔足迹提供了鸭嘴龙类在各发育阶段所留下不同的足迹。关键词:重庆綦江;夹关组;中白垩世;甲龙亚目;鸟脚亚目;兽脚亚目綦江县

3、位于重庆市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的东南大类。本文记述了该批新足迹材料。缘,华蓥山褶皱的南翼。境内山峦起伏,沟谷深切,1綦江三角镇老瀛山地质概况地势南高北低,呈现出由盆地丘陵向边缘山区过渡的特点。綦江县境内中生界地层较发育,迄今已发恐龙足迹群发现于綦江县东22km处的三角现恐龙化石4处,均出自侏罗系重庆群。镇红岩村陈家湾后山莲花保寨的一套暗紫红色石2006年10月,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英砂岩中(图1),属白垩系夹关组。1972年,四川管理局与重庆市川东南地质大队在该县三角镇老瀛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根据四川盆地西部地层系统山夹关组?地

4、层发现了百余个恐龙足迹,这是我国将之划分为夹关组、下灌口组和上灌口组,并将夹西南地区中白垩统地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关组和下灌口组归于下白垩统,上灌口组归于上之恐龙足迹群。白垩统。1977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夹关组目前已发现的足迹包括峨嵋山市川主乡查队将灌口组归于下白垩统,夹关组归于上白垩4种的恐龙足迹犌狉犪犾犾犪狋狅狉犲犿犲犻犲狀狊犻狊、犕犻狀犻狊犪狌狉犻狆狌狊统。Li等(1983)通过介形类的研究,将夹关组的犮犺狌犪狀狕犺狌犲狀狊犻狊、犞犲犾狅犮犻狉犪狆狋狅狉犻犮犺狀狌狊狊犻犮犺狌犪狀犲狀狊犻狊和下部归入下白垩统

5、,中、下部归入中白垩统,上部犐犵狌犪狀狅犱狅狀狅狆狌狊狓犻狀犵犳狌犲狀狊犻狊,及1种水生鸟足迹归入上白垩统。Hao等(1984、2000)将其定为中犃狇狌犪狋犻犾犪狏犻狆犲狊狊犻狀犲狀狊犻狊(Zhenetal.,1987、1995)。白垩统。Li(1995)测得夹关组的年龄在85~Lockleyetal.(1992、1998)认为犃狇狌犪狋犻犾犪狏犻狆犲狊117Ma之间,其中主要在92~117Ma之间。Gou狊犻狀犲狀狊犻狊可能为一新属。(1998)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其定为中周世武在2006年曾考察綦江县老瀛山恐龙足白

6、垩统。随后,Gou(2001)认为夹关组是跨统的岩迹化石点,惜未做系统研究。2007年5月下旬,笔石地层单元,地层相当下白垩统Valanginian至上者应邀考察了该恐龙足迹群。白垩统Santonian。现将1977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经调查,在20×7m2的范围内有329个足迹,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的1∶20万綦江幅区域剖造迹恐龙隶属于甲龙亚目,鸟脚亚目和兽脚亚目3面底部资料引用如下:注:本文为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陈列馆科研项目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070728;改回日期:20071002;责任编辑:郝梓

7、国。作者简介:邢立达,男,1982年生,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研究。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电话:010—68999707;Email:dinosaur@vip.163.com。1592地质学报2007年上覆地层:新近系更新统(Q)———————整合———————夹关组(K2犼)451~277m8.块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透镜状、条带状砾岩,底部砾岩之砾石以石灰岩为主,其次有燧石、粉砂岩等,滚圆状,一般1~2cm,个别大者在10cm以上,胶结物含钙质。13.06m7.块状砾

8、岩,砾石成分复杂,石英岩、遂石、细砂岩、灰岩等,一般2~5cm,个别大者在10cm以上,砾石含量多,约50%以上,泥、砂质胶结。6.56m6.砖红色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底部有厚约2.0m之砾岩,砾石为石英岩、燧石等,砂岩有发育的大型斜层理、交错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