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 (2)

完璧归赵 (2)

ID:36563136

大小:2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完璧归赵 (2)_第1页
完璧归赵 (2)_第2页
完璧归赵 (2)_第3页
资源描述:

《完璧归赵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们,我们在语文课本中读过《负荆请罪》的故事,赵国大将军廉颇自以为功比天高,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比自己官职大的赵国上卿蔺相如,而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处处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使得廉颇明白自己的浅薄与错误,登门谢罪,二人携手共同为国效力!那么蔺相如作为一介书生,又曾经为赵国立下怎样的汗马功劳呢?请看故事——完璧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2、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来到了秦国拜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蔺相如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向前说到:“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士臣把玉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光顾看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壁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撞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

3、相如便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成语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三味书屋 叶子老师:孩子们,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蔺相如是一个很有智慧和忠君爱国的人,你钦佩他吗?强大的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心里自然憋屈,于是,又心生一计,那么聪明的蔺相如又是怎样巧妙周璇、轻松化解的呢?渑池相会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

4、南渑池县西)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

5、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缶,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有人站起来

6、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日积月累厚德载物明德惟馨赤子之心不同流俗鞠躬尽瘁坚贞不屈勇往直前死而后已敬老慈幼大公无私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知识小链接《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均选自《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

7、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的。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