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

ID:36539343

大小:1.79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_第1页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_第2页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_第3页
资源描述: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技术IIN"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藻类的滋生与控制季磊房臻(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O14000)[摘要]夏季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为藻类的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藻类的大量滋生与繁殖若不能很好的控制,必将对系统运行造成极大的危害。故夏季做好应对藻类滋生的预防工作及滋生后的杀灭控制工作极其重要。采用活力溴连续投加、次氯酸钠间歇投加、三氯异氰尿酸冲击性投加的方式是控制藻类滋生繁殖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系统活力溪绿藻杀菌剂三氯异氰尿酸中图分类号:T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

2、2015)19-0016-03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内。公司设置有三个循1.2次氯酸钠环水场,均采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工艺。其中第三循环水场主要为MTO装置、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类似于氯气的刺激烯烃分离装置、PP/PE装置、c4装置提供循环冷却水;系统设有8间冷却水塔、性气味,具有理想的杀菌效果和漂白、除臭功能,第三循环水系统使用的次氯酸86风机;系统的设计循环水量为43000m3/h、保有水量为13000m3;采用正磷钠的有效氯的浓度为10%。它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再通过水解反应生成次酸盐水稳药剂配方,控制系统的腐蚀、

3、结构及微生物,主要工艺控制指标见表氯酸,具有杀菌作用。其作用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的次氯酸,作用于菌体一:蛋白质。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人细胞内2014年6月下旬,第三循环水冷却塔的配水系统、塔内壁、填料及支撑构件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上出现了藻类滋生的现象,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能使换热器有机物结构,而且另外,当用较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时,对循环水系统有良好的黏泥剥离作用,能导致无机物结垢【l】,水场工艺管理人员安排采用连续投加活力溴、间歇投加可以用来处理系统中沉积的黏泥。次氯酸钠的方式(方案一)

4、进行控制,效果甚微。至明初,藻类在冷却塔内壁大13三氯异氰尿酸量滋生,为及时更好控制藻类的进一步繁殖,防止发生生物黏泥沉积,工艺人员三氯异氰尿酸英文缩写TCCA?,白色片状,是一种高效有机氯消毒剂,有在原有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安排冲击性投加三氯异氰尿酸(方案二),效果甚佳,效氯含量高达90%以上,具有速效、缓释作用的特点,与其他氧化性杀菌剂相比,藻类不但被杀灭而且被剥离,系统恢复正常。其性能稳定,储存和使用安全方便,而且不含Ca2+,不会增加水的硬度,三氯异现就上述控制调整过程进行论述,从而更好的指导日常的工作氰尿酸对不锈钢几乎无腐蚀作用,但对黄铜的腐蚀比较严重bl,作为新型高

5、效1、杀菌剂介绍的消毒、漂白剂,应用范围很广,且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其作用机理:三氯异氰尿1.1活力溴SW1102酸在水中水解次氯酸和异氰尿酸,由于异氰尿酸的存在,使次氯酸在水中的状活力溴SW1102是最新一代溴类液体氧化型杀菌剂。同其它常用的氧化型态更加稳定,对比其他氯类杀菌剂效果更强。杀菌剂或非氧化杀菌剂比较,活力溴能较好的控制生物膜的形成。由于活力2,藻类滋生原因分析溴在具备氧化杀菌剂的作用同时,可降低氯离子的产生,更好的稳定水质指标参数其杀菌灭藻的作用机理:Br2+H20;==HBrO+HBrHBrO;===兰=H++BrO一\图2.八Fig.2‘⋯⋯⋯⋯⋯4●⋯⋯⋯

6、.⋯一⋯.⋯.⋯,I⋯⋯⋯一⋯.⋯.⋯.{口图1F.1表1第三循环水场工艺指标Tab.1Theparametersofthethirdcirculatingwater八/‘‘··,.’·J项目单位控制指标...,,,.,....浊度NTU≤3O图3碱度mmol/L3~6Fig.3C0DCFmg/1≤l0O正磷mg/12~10电导率us/cm<5000Ca(以CaCO计)mg/1≤1500余氯mg/10.15~1.0(日常控制0.1以上)Fe+Fe3rag/1≤2.O氯化物mg/1≤750(公司级)l~<680(中心级)pH值7.9~8.6供水温度℃≤30图4回水温度℃≤4l

7、F.4l6科技博览工业技术●l图5一Fig.5图8F{g.8其中活力溴日平均投}JI]425l(g,次氯酸钠El平均投DH658kg,相关水质指标如下:八.4.1系统余氯由图3可知:系统余氯平均值为0.12mg/L,低于控制指标下限。同时有22天●1I●I,●II●●I●●.1.●.I,●{●●_●●j●_”●⋯l_-⋯⋯.I●●⋯⋯⋯⋯l_的余氯低于0.10mg/L。图64.2系统氯离子Fig.6由图4可知:系统氯离子含量平均值为686.0mg/i。已超中心级控制指标,接近工艺控制指标上限,且出现3次超标现象。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