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21402
大小:197.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相互关系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0):2511-2514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相互关系研究进展刘玉超枣庄学院生命科学系,山东枣庄277160摘要: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被是决定湖泊清水态或混水态的关键因子。而附着藻对沉水植物强烈的遮阴作用以及对碳源、营养盐等资源强烈的竞争,成为限制沉水植物群落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因子。罗非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具有牧食附着藻的能力,其下行效应(t
2、op-downeffe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这种不利影响。因此,作为我国南方水体中的优势种类,适当种群密度的罗非鱼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是可加以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附着藻的生长和发展,有利于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同时,罗非鱼也具有通过摄食、排泄等活动加速水体氮、磷营养盐再生,牧食浮游动物、沉水植物等不利的一面。因此,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条件下,需要对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生态系统对罗非鱼的响应,这对我国南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尤其是沉水
3、植被的重建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中图分类号:Q17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10)10-2511-04[10]沉水植被是决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清水态或养盐含量产生影响。因此,附着藻在水生态系[1-2]混水态的关键因子。已有资料表明附着藻的遮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已有证据表明,浅水阴作用以及与沉水植物之间对碳源、营养盐的竞争湖泊清水态向浑浊态转变过程中,沉水植物的消失成为抑制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是富营养化浅与附着藻(着生在沉水植物表面的藻类)的大量
4、生[3-5][11-14]水湖泊中沉水植物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长密切相关。在浅水湖泊,特别是富营养化过罗非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浮游植物、程中,由于营养盐有效性的提高,促进附着藻大量[14-15]附着藻类、大型水生植物等,是我国南方水体中的生长,与沉水植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光照、[3,16-17]优势种类,其对附着藻的牧食作用可以抑制附着藻营养盐和碳源的竞争,从而抑制沉水植物的[6]类的发展,减轻附着藻与沉水植物之间竞争,利生长,导致沉水植物群落逐渐消失,最终转变为浮[11-12,18-19]于沉水植物群落的生长和发展
5、。同时,罗非鱼也会游植物为主导的浑浊态。因此,在浅水湖牧食沉水植物,如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苦草泊,特别是富营养化湖泊中,附着藻的大量生长对[7](Vallisnerianatans)等。因此,关于罗非鱼-附着沉水植物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也不利于富营养化藻-沉水植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浅水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群落的重建。南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管理与恢复,尤其是沉水2影响附着藻发展的因子植被的保护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影响附着藻生长的因子很多,如光照、温度、值。为此,本文综述了
6、前人研究的相关结果,探讨营养盐、附着基质以及牧食作用等。在控制外源营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湖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养盐输入的情况下,自然水体或者浅水富营养化湖依据。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利用水体中牧食者的下行效应1附着藻及其与沉水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降低或者消除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的不利影响成附着藻是指附着在水下的物体表面的微小植为首选。水体中能够牧食附着藻的动物种类很多。[8]物群落。附着藻本质上是浮游藻类的变形。因此,在淡水环境中,甲壳类、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均[3,20-24]其形态学上的结构和浮游藻类基本相同。可以附着藻类为食。而脊
7、椎动物如鱼类、蝌附着藻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独特的生态位,对蚪等也可以附着藻为食物来源,如东非大裂谷中温[25]水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附着藻群落具有较高的初暖湖泊中多种丽科鱼类均牧食附着藻类。这些结[9]级生产力,可以为多种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果表明牧食者的下行效应具有降低附着藻的生物可以通过对营养盐的直接吸收、竞争等抑制浮游植量,抑制附着藻的生长的可能,并最终减轻其与沉[3,14,16,19]物的生长;附着藻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改变水水植物对光照和碳源的竞争,进而促进沉水流、水体理化条件、自身吸收和反硝化等)对水体营植物的生长,
8、利于浅水湖泊清水态的维持。因此,作者简介:刘玉超(1976年生),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淡水生态与环境修复研究。E-mail:hekouliu@126.com收稿日期:2010-09-272512生态环境学报第19卷第10期(2010年10月)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