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

ID:36518255

大小:244.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1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_第1页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_第2页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_第3页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_第4页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0卷第11期地球科学进展Vol.20No.112005年11月ADVANCESINEARTHSCIENCENov.,2005文章编号:1001-8166(2005)11-1176-07*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曹杰,何大明,姚平(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1)摘要:利用纵向岭谷区内76个测站降水、温度资料和大气环流资料,研究该区冬、夏两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多年平均冬季降水空间上沿河流呈纵向分布;但纵向岭谷独特地形对冬季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影响不明显;冬季气候平均温度大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由低纬到高纬温度逐渐递减

2、;在区域上,纵向岭谷独特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对冬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这种影响则较为明显。纵向岭谷区多年平均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主要由纵向岭谷的“阻隔”效应,以及夏季从孟加拉湾来的气流和从南海来的气流在相应迎风坡面辐合,形成两支较强的上升气流所致;而纵向剖面大气环流的变化则较为均匀,显示了纵向岭谷的“通道”效应。纵向岭谷的这种“通道—阻隔”效应使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在区内交汇,并使区内夏季降水空间上及夏季降水的变化沿河流呈纵向分布。地形对怒江、澜沧江流域夏季温度空间分布的“通道—阻隔”作用较明显;对夏季温度变化的“通道—阻隔”作用

3、则在纵向岭谷西北部地区最明显,但其余地区地形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关键词:纵向岭谷;水热条件;通道—阻隔效应;云南中图分类号:P46文献标识码:A向岭谷区水、热条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对认0引言识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纵向岭谷区(LongitudinalRange-GorgeRegion,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山地地气LRGR)是指位于我国西南,与青藏高原隆升直接相热量交换、山地大气冷热源以及山谷通道作用等进[3]关联的横断山及毗邻的南北走向山系河谷区。区内行了观测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叶笃正巨大山系、河谷沿南北向发育和

4、东西向展布的地貌由实测资料计算得出,在6~7月,横断山区中南部格局,对地表复杂多样生态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上空的气柱是四周大气的热源,其中,降水潜热输送[4]了独特的“通道—阻隔”作用。同时,由于地处元对四周大气的贡献最大;史风波对太行山和燕山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伊洛山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高登义[5]瓦底江4条国际大河的上游,与缅甸、老挝、越南相等研究了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对四周降水的影[6]连,与泰国、柬埔寨和印度相近,该区域生态变化对响;杨逸畴等讨论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量作我国构建跨境生态安全和重要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5、用与藏东南气候带、自然带、动植物分布及古老生物[7]推进西部沿边区域合作、实施向南开放战略及环境等分布的关系;文传甲研究了横断山区地形对水外交等有重大影响。水、热条件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热条件的影响后指出横断山区内降水量、日照与气础因子之一。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生温高低相间随地形呈波状起伏,高原对气流起屏障、[8]态系统中其他因子相应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开展纵拦截与聚集作用;傅抱璞对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收稿日期:2005-01-25;修回日期:2005-06-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编号

6、:2003CB415100)资助.作者简介:曹杰(1968-),男,云南建水人,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caoj@ynu.edu.cn第11期曹杰等: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1177[9]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吴积善概括介绍了山地研年冬季降水量资料求平均,获得其冬季降水量气候[10][11]究进展;麻益民等应用上述资料,利用Nitta采平均的空间分布(图1a),计算出冬季降水量气候平用的倒算法,计算得到横断山区整层大气柱与四周均为60mm,而高值区(大于90mm)分别位于怒江、[12]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王菱推算了华北山区年降澜沧

7、江中上游地区和红河下游地区。[13]水量分布和最大降水高度等;何大明等研究指出,在高黎贡山西侧的独龙江地区,存在丰富的垂直气候带和自然带。这些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山区经[15,16]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登义研究了珠穆朗玛峰山地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总结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进展。然而,受资料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纵向岭谷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尚未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纵向岭谷区1961—2003年42年冬、夏的降水、温度、大气环流和地形等资料,分析了纵向岭谷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驱动

8、因子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和方法图1a纵向岭谷区冬季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