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

ID:36516166

大小:1.12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_第1页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_第2页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_第3页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_第4页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5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第5期盐城市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分析12卞锦宇,方瑞(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210029)摘要:本文采用主因素分析的方法,结合盐城市近几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对盐城市淡水区和微咸水区地下水水质各监测组分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全体组和离子组进行分析,确定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并将计算结果与盐城市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分析了计算得出的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的形成原因及特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套适用于盐城市第承压含水层水质监测方案。为提高治理水环境的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主

2、因素分析;水质控制因素;综合效益中图分类号:P6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65(2003)05005605盐城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苏北平原的中部。床两侧的漫滩区,含水层岩性一般以细砂、粉细砂为全区以冲海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南、北略高,中主,厚10~20m。主要含水层顶板埋深北部及西部地[1]间稍低。区内交通发达,河流纵横交错,运输条件极区多小于130m,往东南向逐渐加深,最深的东台沿海为方便。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一带可达300m。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受古河道控制,在3的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重要来源的地古

3、河床区单井涌水量普遍大于2000md。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污染。各级水行政主管部12地下水水质概况门已经意识到同步管理地下水量与水质的重要性,不第承压含水层中的水矿化度均以小于1gl的淡断强化地下水水质监测。但盐城地区有多个含水层,水和1~2gl的微咸水为主,pH值75~84,水质中偏[3]井点分布广,水质成分复杂,全面监测所有组分不但耗碱性。淡水区的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l-Ca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作为一般的日常监测也不一定Na型或HCO3-Ca型,微咸水多为ClHCO3-Na型或[2]有此必要。因此本文采用主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ClHCO3-Na

4、Ca型。微咸水的分布规律大体为,北部对盐城市近几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寻找水多于南部,河间地块多于古河道。质变量在不同组合状态下的水质控制因素,提出了通2地下水水质控制因素的确定与分析过监测盐城市地下水水质的重要组分,监控盐城市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以提高治理水环境的综合效益。水质控制因素是指那些含水质信息较多且对水质影响较大的水质变量,在纷繁复杂的地下水影响因素1盐城市地下水及其水质概况中,水质变量本身的变化及水质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较11水文地质特征复杂的。要确定这些变量的变化和关系首先需要确定由于受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以盐城市第控制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应

5、用主因素分析的方法,从这些水质变量中找出水质控制因素。采用的数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对该层水质各组分进行分析。据资料是盐城市1998年至2001年13个水质变量连续第承压含水岩组为一套下更新世河湖相沉积物,在4a,每年2个测次,共8个测次的水质监测数据。长江古河道区以含砾粗、中、细砂为主,厚40~60m;淮21基本数学模型的建立河古河道区上游一带为含砾中粗砂、中细砂,厚度大于根据水质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将P个水质变20m,下游则以中细砂为主,厚10~20m;沂、沭河古河量x1、x2、、xp综合成m(

6、i(i=1、2、、m),即:厚15~30m,下游地区多为中、细砂,厚10~20m。古河F1=a11x1+a12x2++a1pxp收稿日期:20030409;修订日期:20030509F2=a21x1+a22x2++a2pxp作者简介:卞锦宇(1977),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地下水水资源评价与数值计算模拟。Fm=am1x1+am2x2++ampxp2003年第5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57222其中:ak1+ak2++akp=1(k=1、2、、m),并且(1)全体组水质控制因素的确定。全体组包括第F1、F2、、Fm在x1

7、、x2、、xp的线性组合中方差是依承压含水层各自独立的13个水质变量8个测次的次递减的。水质数据。对第承压含水层淡水区和微咸水区分别利用P个水质变量N个测次的相关矩阵R的特进行计算(表1、表2),并得出以下结论:在表1中,征值i(i=1、2、、P)和某一特征值i对应的特征向取前4个主综合变量时,特征值之均值的累加值就已量Uj(j=1、2、、P)计算确定水质控制因素,由于特达6746%,说明此4个主综合变量基本上代表了第承压含水层微咸水区13个水质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