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13880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鲁庄镇中心小学王遂化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学校举行的教师公开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圆柱的体积”感触颇深。“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转化的思想。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描述】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盒子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不同形体的实物。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吗?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先说出体积的含义的,然后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他们的体积计算公式。讲台上剩下了圆柱、圆锥体的物体。教师指着圆柱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二、进行新课(1)教师拿出一个圆柱模型说:“请大家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哪些条件?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学生各抒己见,如:可以放入成有水的长方体中,测量水升高的体积。”等等。有的学生提出太麻烦了或没有合适的长方体容器等等。(2)教师引导:“你能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体积吗?”然后让学
3、生自学课本19页。得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3)教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圆柱的体积的推导过程呢?”个别学生大胆说过程。教师:“咱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圆柱的体积的推导过程吧!”学生讨论激烈。(4)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并指导学生用学具演示。将圆柱切成两半;分别将两半均分成多个小块将两半模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5)教师:“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可以更接近于长方体?”学生争先恐后回答。(6)教师:“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与高分别与圆柱体的底面积与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4、×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7)教师:“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该怎样表示?”学生:V=Sh【评析】“圆柱的体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观摩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给我几点比较深的感触: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
5、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2、耐心指导小学生的观察方法在每次观察时,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一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观察事物和现象的主要方面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是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
6、中观察,启发小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为观察而观察。三是动员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该看就看该听就听,该操作就操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