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ID:36507530

大小:75.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1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2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3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4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一、传染病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体内有病源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经水、食物、苍蝇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土壤传播)。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如幼儿、老人。二、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引起,经

2、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9℃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1-2天出现皮疹,皮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脱落后不留疤痕。应隔离至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隔离期注意观察有无皮疹。预防: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室内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对正在用激素、免疫制剂的

3、患儿进行被动动免疫或接种水痘疫苗。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由飞沫传播。13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可有突然发烧(通常为39°C或以上),干咳,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极度疲劳,流鼻涕或鼻塞,恶心、呕吐和腹泻(多见于幼儿,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5.隔离期:自发病后5天内,至流感痊愈后。6.观察内容:咳嗽、流涕等流感症状。7.预防:--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WORD格式-专业学习

4、资料-可编辑良好的卫生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并阻止流感病毒在家庭中的蔓延。(1)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2)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然后用抑菌洗手液彻底洗手;(3)饭前便后要洗手;(4)适当运动,及时增减衣物,吃好早餐;(5)经常接触的家居表面要定期清洁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扶手和水龙头;(6)避免与感冒或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7)着凉后,立马到暖和的房间,同时喝点姜汤或热牛奶等。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传播途径: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4.临床表现:腮腺肿

5、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大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偶尔有腮腺始终不肿者。5.隔离期:患儿腮腺完全消肿后一周。(病程两周左右)6.观察内容:注意观察有无发热或单、双侧腮腺肿胀。7.预防:(1)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后一周,对密切接触者观察21天。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晨检、全日观察,早期发现病儿,及时隔离;观察期不能接受或转出儿童。(2)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3)药物预防:

6、可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4)预防接种: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疹1.病因:麻疹病毒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3.易感者:婴幼儿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4.临床表现:(1)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科氏斑),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粘膜充血,最有早期诊断价值。(2)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几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

7、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随皮疹增多、增密,常呈暗红色。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随着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是麻疹的极期。(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4)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症状轻,表现不典型。5.隔离期:无合并症者,出疹后5天。6.观察内容:注意疹退情况7.预防:(1)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时延长至10天。密切接触者观察28天,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观察21天。(2)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因麻疹病毒不易在体外生存,所以

8、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后只需在室外流通空气中阳光照射20~30分钟,即可自然消毒。(3)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给患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猩红热1.病因:溶血性粘球菌A组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冬春季多见。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3.易感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