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ID:36472772

大小:19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1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_第1页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_第2页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_第3页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_第4页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质量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钢材分析测试的要求无论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钢材理化性能判定,是钢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高倍组织、低倍工艺)检验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其依据是国家和企业标准以及用户协议。一方面,判定标准具有时效性、种类多、检验项目多的特点,既有定性的判断,又有定量的计算;另一方面,检验项目及其标准值的取定又有许多条件限制,需要正确的理解和选用。因此,质量判定人员不仅需要大量记忆判定标准,而且需要用专业知识去理解与推敲。而判定人员素质上的差异,对判定标准的记忆与理解

2、不同,导致人工判定效率低且极易发生错判,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此,以XXXXXXXXXX公司集团公司为例,介绍基于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质量智能判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实施背景产品质量判定管理是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质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公司仅XXXXX生产区的产品质量判定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判定,其它区域的质量判定均通过手工完成,手工完成判定的缺点如下:1、效率低下。在判定过程中需要查询大量相关标准方面的资料,耗时较长,影响生产入库。在遇到新试或其他特殊钢种时工作经验成为判定的主要依据,没有一套科学的判定方法。2、信息孤立,不能共

3、享。由于手工判定只针对一份合同,一个卡号的信息进行判定,而不能将炉号、钢种的经济技术指标反映出来,对公司在品种质量、成本及开发等内容未能有效的提出参考建议,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决策。3、人工干预因素大。由于采用人工判定,判定人员的经验、以及实际应用过程都会对判定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判定结果的不一致,而不具备权威性。XXXXX生产区采用计算机系统是在UNIX环境开发的多用户系统,与在WINDOWS环境下的其它管理信息系统交换数据存在一些问题,推广的意义和作用不适应目前及将来公司的信息管理模式。鉴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广泛应用及我公司质量管理实际,为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降低

4、管理成本,满足公司内部管理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公司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了XXXXX公司质量判定管理系统。二、质量判定系统设计方案1、技术应用原则1.先进性系统的先进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管理思想的先进性;软件功能的先进性;信息手段的先进性。本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商用软件的先进经验,依赖于自身丰富的经验、技术与知识储备,开发和研制一套适合XXXXXXXXXX公司质量管理与统计的应用程序系统。质量判定系统采用的开放性数据库,在方案的实施与开发中采用目前最先进、最稳定的、性价比最优的数据库技术。2.成熟性本方案选用的应用系统运行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等都是

5、非常成熟和广泛认可和使用的产品。软件使用的组件群和基础模块在国内(包括香港地区)数十家企业取得成功。它们所获得的成功和理想的投资回报都证实了选用本方案的低风险性。3.安全性无论是应用软件本身,还是系统所运行的软硬件运行平台都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安全性。本系统提供的授权控制功能可以控制到某一用户对程序、屏幕、菜单的访问,甚至限制某一用户对某一类型数据的访问,还可以限制用户从软件系统以外的其它途径访问系统数据库。4.统一性整个系统的设计将力求统一,无论是应用程序界面、数据库修改、DLL修改、接口程序、新增程序开发、报表的设计都将按照统一的规范、统一的开发原则、一致的界面

6、风格。5.开放性本系统采用开放的软硬件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的标准,应用软件相对独立于软硬件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适应机构和组织功能的变化,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充、升级,保护原有资源的平稳过渡。6.现实性质量判定系统的组件群和基础模块作为管理系统的核心程序,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降低了系统实施开发的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组件群和基础模块奠定了整个系统的框架和价值基础。根据XXXXXXXXXX公司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管理要求和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系统开发和实施的优先层次应该是:1)充分使

7、用业已成熟的组件群和基础模块现有的功能;2)充分进行客户化的功能改造;3)企业原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统一。4)根据企业要求开发新增加的程序和接口程序。2、功能设计原则1)以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为指导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产成品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涉及到技术方面,而且还包括企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质量活动不是相互孤立的,应当将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控制,以取得质量和质量活动整体最优的效果。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系统的整体最佳化,应实现人、管理和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2)全

8、局优化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