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和《雨巷》

戴望舒和《雨巷》

ID:36470102

大小:1.33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09

戴望舒和《雨巷》_第1页
戴望舒和《雨巷》_第2页
戴望舒和《雨巷》_第3页
戴望舒和《雨巷》_第4页
戴望舒和《雨巷》_第5页
资源描述:

《戴望舒和《雨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巷诗人戴望舒戴望舒和《雨巷》戴望舒(1905-1950)诗歌创作以抗日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A、前期诗歌:1922年—1937年。表现个人的寂寞和感伤情绪。隐秘、朦胧。“旧锦囊”时期:多借景物抒发幽情。注意辞藻的色彩感。对诗体作了多样探求。《雨巷》时期:语言纯净,运用现代口语,音乐成分加强;诗的意境更富朦胧美。“我的记忆”时期抛弃外在、表面的韵律和格式,追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和神韵。题材上从个人生活中发现诗的材料。《我的记忆》是其代表作。后期(1937-1945年)诗风发生明显的变化转向明朗、雄

2、浑的现实主义格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其代表作。朗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雨巷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

3、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意蕴的多重性像是现实生活场景,又好像是梦境幻觉。一种主观情绪→冷漠、凄清、惆怅一种象征:以朦胧的画面表达一种不确定的主题意蕴。“意蕴”“内在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阿布拉姆斯作品、宇宙(世界)、作家、读者其一,作品与作家的联系其二,作品与宇宙世界其三,作品与读者的联系中国意境美学有形(境)未形(境中意)无形

4、(境外意),“有形”之物象(景象、形象)“未形”之情思(意象、主体审美体验)一、爱情层面——爱情的感伤者——爱情诗从《雨巷》所描绘的特定意象及其与诗人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出发来解读施绛年《我的记忆》“Ajeanne”“给绛年”《路上小语》、《林中小语》《闻曼陀铃》《残叶之歌》《断章》爱情诗场景悠长、寂寥的雨巷人物冷漠、凄清、愁怨的“我”对象丁香般的姑娘情绪失恋基调哀怨二、社会层面——时代的迷惘者——政治诗从作品与宇宙(世界)关系角度出发去分析时代的迷惘者政治诗场景悠长、寂寥的雨巷人物冷漠、凄清、愁怨的“我”对

5、象丁香般的姑娘情绪苦闷、彷徨基调困惑、幻灭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作者五四时期热血青年三、人生层面——人生的求索者——哲理诗从读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去把握“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西西弗斯《雨巷》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再度寻觅(希望飘过“姑娘”)这一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的隐喻,而诗中的“我”则是人生的求索者。哲理诗场景悠长、寂寥的雨巷人物冷漠、凄清、愁怨的“我”对象丁香般的姑娘情绪欲求不得,可望不可即基调无奈定势美好事物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6、“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再度寻觅(希望飘过“姑娘”)↓↓↓诗无达诂三、艺术上的特点(一)象征与传统的融合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形象,受古典诗词的启发。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李璟《浣溪沙》:“丁香空结雨中愁”吸收前人的经验,又有自己的创造。古诗词中,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的姑娘带有更多想象的成分,是真实和想象结合的产物。《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由单纯的愁心借喻,变成了美好理想

7、的化身,包含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二)原型意象与隐喻、象征修辞策略的融合“雨”、“雨巷”、“丁香”李金发《微雨》穆木天“雨丝”卞之琳《雨同我》《雨巷》的构思和意境受魏尔伦《泪落在我心里》的影响。“泪落在我心里/如雨落在街上/渗透我心房的是怎样的颓丧?”魏尔伦用街上雨滴来比拟泪落在心头,这种象征手法成为戴望舒构成雨巷背景和表达感伤情怀的一种契机。(三)音节的优美全诗七节,每节六行,长短相间又大致匀称。同样的韵脚多次出现。(“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雨巷》还学习外国诗

8、歌的技法:同样的字句更迭相现。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雨巷》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格律体和自由体结合;音乐美和散文美结合;意境和意象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