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

ID:36464757

大小:58.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上传者:U-145848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_第1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_第2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_第3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_第4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地基基础塌陷专项稳控方案一、风险评估1、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要求(1)强度地层、多层建筑的结构受力主要考虑垂直的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活荷载、雪荷载等。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除了要考虑垂直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由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垂直荷载使建筑物受压,其压力的大小与建筑物高度成正比,由墙体和柱子来共同承受。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可以视为悬臂梁,水平力对建筑物主要产生弯矩,弯矩与房屋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垂直压力。弯矩对结构产生拉力和压力,建筑物超过一定的高度,由水平荷载产生的拉力就会超过由垂直荷载或地震力的作用而处于周期性的受啦和受压状态。对于不对称及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扭。因此,高层建筑必须充分考虑结构的各种受力情况,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2)刚度高层建筑要保证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控制结构水平位移。由于水平荷载产生的楼层水平位移,与建筑物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增大较强度增大更迅速。过大的水平位移会使人产生不舒服感,影响生活、工作;会使电梯轨道变形;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开裂、剥落;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水平位移再进一步扩大,就会导致房屋的各个部件产生附加内力,引起整个房屋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必须控制水平位移,包括相邻两层的层间位移和全楼的顶点位移。建筑物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为A/H,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不同的水平荷载,应控制在1/400~1/1200。(3)延性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延性,使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当一部分进入屈服阶段后,还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通过结构的塑性吸收地震力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可维持一定的承载力。(4)耐久性对高层建筑的耐久性要求较高,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第1.0.4条将建筑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5)基础的稳定性由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所承担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大,各种荷载最终要通过地下室和基础传到地基,因此,对其基础选型和埋置深度与多层建筑物不同。一般根据上部荷载,结构类型,地基情况和施工要求的不同综合考虑,选用筏型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等。为了明确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满足地形不变的要求。其基础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采用桩基是不小于建筑物的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及时埋深度内。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特点1工期长、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 2高层作业要求突出解决哦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风、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发生打击事故。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高层建筑上下不方便,在加上施工工人以农民居多,文化素质偏低,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发生的较多,为了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设置临时厕所,防止这宗不文明的是发生。3深基础施工,高层建筑基础一般较深,地基处理复杂,基础方案用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还需要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技术开挖支护技术。4一般在市区施工,施工用地紧张买药尽量压缩现场暂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制品、设备存储量,根据现场合理选择机械设备,衬利用工厂化、商品化成品。5商品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模板、钢筋连接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建筑成品、结构安装的那个施工技术。6防水、装修。设备要求较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订货,在结构施工阶段就要处理好。设备繁多高级装修多,所以施工前期就要安排好加工、订货,在结构施工阶段就要提前插入装修施工,保证施工工期。7标准层占主体工程的主要部分,设计基本相同,便于组织逐层循环流水作业。层数多、工作面大,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8工程项目多、工种多、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许多部门,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集中管理。三、高层建筑物施工控制措施1、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符合气象条件的施工进度安排。在适合施工的季节应安排3班人员234小时轮流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弥补应自然气候的影响而损失的工程进度,以达到整体施工进度不搜影响。2、每周召开项目部会议,提前安排下周工作和工程进度情况。3、做好施工预案。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物的特点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用啦指导整个施工过程。内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额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4、按规定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任何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对水电设备,特别是电力设备,专人管理。5、施工现场一切材料按规定的位置堆放。砂石成方砖,木成垛。预制构建的堆放,大型屋面板一摞不超过6块,小型空心砖,槽形板一摞不超过8块。现场中拆除的模板和肥料应及时清理或堆放在制定地点。 6、建筑施工的土石方工程很多,施工时要挖掘许多坑、槽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为了防止意外,要求土方工程施工期应做好地质、水文地下设备(如天然气管理、煤气轨道、电缆)的调查和勘察工作。挖基坑、井坑是,应视土壤的性质、温度和深度设计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对特殊的沟坑,必须专门设计进行开挖。四、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特点1、影响因素多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除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外,还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影响。建筑高度越大、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变形越显著。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沉降越大,差异沉降也越显著。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就越大。不过,测量除了受工程的客观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外,技术人员的操作对测量的精度影响也是很大的。2、精度要求高高层建筑的精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高层建筑由于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施工测量误差很大,一方面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如长距离高速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恶化高层建筑结构受力;另一方面会给后续的装修工程带来很多的麻烦,增加工程成本或外观缺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3、技术难度大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由于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测量累计误差较大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型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4、施工测量控制①定期校正测量仪器,规范使用仪器,减少仪器误差。②制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仪器操作规范,减少不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③调查了解,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对施工测量的不利因素,并制定与之相应的施工测量方案。④多点测量,相互对比校正。如高程传递可同时引测三点,并用水准仪抄平比对,相互校正。⑤选定合理的测量点,减少换点次数。⑥保证总误差在规范要求内。5、垂直度的控制(1)垂直度控制的精度要求建筑工程是严格按设计进行的,其中工程建筑物轴线位置是施工的定位依据,也是确定工程建筑物各部分几何关系和尺寸的基础。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首先就是控制垂直度的精确,才能保证每一层轴线的正确。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要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侧允许偏差:每层允许偏差3mm;总高允许偏差不大于H/1000且≤30mm(H为建筑物总高)。 (2)控制方式高层建筑一般由地下结构、裙楼和主楼组成。结构形式可以是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可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场地较小等因素,加上外架采用悬挑架,安全网封闭,高层建筑垂直度测设一般多采用内控法。(3)仪器选择激光铅垂仪内控法是一种用激光铅垂仪进行铅垂定位测量的方法,且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内控点铅垂定位测量,该仪器可从上下两个方向发射铅垂激光束,用它作为铅垂基准线,精度比较高。(4)控制网的布设以规划局提供的建筑物的角点坐标为基线,用光学经纬仪引至建筑外固定位置,作好标记和保护,作为地下结构测量和上部结构垂直度测量的首级控制点。地下结构测量采用光学经纬仪测设,普通重锤法校核。±0.000层结构完成后,通过首级控制点,把轴线定位到楼面上(可设在2层或转换层上),根据建筑物的情况,在平面图上找出3~4个合理的上投控制点。一般选择在距离轴线500mm~800mm处混凝土板上,这样便于留孔和进行上投传递。控制标志采用钢筋加工制成,埋设到楼面内,,上加盖保护。(5)投侧每次投射时,应将激光铅锤仪仔细对中,严格整平,然后接通激光电源,使激光器起辉即可发射出铅直的激光束。与此同时,在所测设层的楼板预留孔洞上,防止绘有坐标格网的接受靶标(300mm×300mm的有机玻璃板),激光铅锤仪发出的激光束在靶上行程一个小圆形光斑,通过调整发射器的焦距,使靶标上形成的激光光斑达到最小。为清除激光经纬仪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投侧后,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这时在靶标上出现光斑移动的圆形轨迹(如仪器本身没有缺陷,则光斑将始终如一)。其圆形的圆点,对准靶标的十字线交点,用细铅笔跟踪在靶标上描绘出圆形轨迹图,这时圆形的圆心即为竖向传递点。6、轴线的控制(1)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是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合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mm×200mm×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垂准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2)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土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7、标高线的控制应先用水准仪将±0.00的原始点引测到建筑物的外墙如图1,沿外墙转角柱起始标高用钢尺上引,再用水准仪在该层的主要主筋上测一道500mm高的水平线,用红蓝笔画线,再贴上白色胶布,这个在我理解主要是为木工支设模板和层高控制而进行的。要控制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要以直接根据500mm线向上引测模板顶面的标高,并做好标记,到时即可用钢尺进行现场控制(模板支设要足够稳定);最好还是沿500mm线向上引一道控制线,这样控制就有相对准确点。8、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要求A、观测点的要求①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按能长期保存,所以沉降观测点应在工程建设中预埋,如果采用后期植入将难以保证观测点的牢固稳定,更无法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②观测点的上部总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③要保证观测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B、沉降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一般埋设在外墙面,高出清水面一米左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