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

ID:36413928

大小:589.50 KB

页数:138页

时间:2019-05-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第一节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危机干预的技术与注意事项第三节自杀的流行学研究第四节自杀的预防一个新的人生任务表示一种危机,他的结果或是成功地完成,或是聚焦将来的危机以防对人生构成损害……每一次危机都为下一次危机作准备,正如此一步导向彼一步,每一次危机都为人格发展再立一块基石。——埃里克森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

2、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第一节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心理危机干预最早产生于美国、荷兰等国家,在近二三十年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初,危机干预已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课题,在许多国家,危机干预已是社区和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部分,在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危机及危机干预的定义和特征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它是个人遭遇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这时,

3、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有效反应,而出现一段时间内的解体和混乱。危机具有以下特征:(1)事件的发生是预料之外的;(2)具有无法控制感、不确定性;(3)日常生活、事物的混乱和瓦解。   危机既可能发生在个人身上,如失业;也可能出现在家庭之中,如丧失亲人;还可能发生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如遭遇自然灾害等。危机包括事件性危机和非事件性危机。事件性危机一般是指某一重大的应激事件,非事件性危机则是一种长期的压力情境。相同的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还有赖于个体的特征和个体所处的环境。容易陷入危机状态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是:(

4、1)注意力明显缺乏,容易出现应付和处理问题不当;(2)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3)到危机情境,总是联想到不良后果;(4)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5)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6)解决问题时缺少尝试性,行为冲动,常出现无效的反应行为。另外,危机的产生还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根据卡普兰的理论,个人危机的产生与否取决于个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对危机的资源,包括个体是否拥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即衣食住行的条件;心理必需品,如安全感、美感、爱等;文化必需品,如家庭、群体交往等。当这些必需品或干预资源过多或严重不足,或出现过多或过少

5、的变化,便可能使个体陷入紧张和恐惧。危机干预是一个短期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支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危机干预技术是从短期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并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正。危机干预需要治疗者倾听来访者的陈述,故又称倾听治疗。   危机干预虽然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在实施原则和目的上都与心理治疗具有明显的不同。明确这一点,对危机干预者形成内在的心理图式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危机干预与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1)诊断评估。与心理治疗前完整、详细的诊断评估相比,危机干预前的诊断更强调迅速地对危机以及个体对危机的反应制定出治疗方法。心理治疗通常采用多种技术以取得长期的判断。(2)治疗效果。危机干预由于受时间限制,必须采用简便的技术来立即控制和消除危机创伤。(3)治疗目的。危机干预的目的是使求助者的行为表现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水平;而心理治疗更重视求助者情感、思维和行动等总的功能状态。(4)预防问题。危机干预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在实施干预的各阶段都要尽可能使用预防措施,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危机干预可对高危人群进行介

7、入,预防或减少严重疾病的发生。危机干预作为一种短期心理治疗,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由于其具有有效、简单和经济实用等特点,近十多年来已成为西方心理学家的一种主要治疗技术。危机干预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二是涉及精神医学,包括临床的危机干预,如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二、常见心理危机及干预原则1.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1)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

8、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振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