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409595
大小:9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0
《K080922-预应力加固技术简介-较长较知识化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预应力加固概述钢筋砼构件由于设计或施工错误、材质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改变或耐久性等原因,其裂缝宽度超出规范允许值或承载能力不足,都应加固处理。加固方法分非预应力加固和预应力加固二种。非预应力加固法要待砼构件继续变形后才逐渐起作用,所以加固后裂缝宽度和挠度仍会继续增加,是一种被动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的主要优点是见效快,随着预应力的施加,梁反拱,裂缝宽度减小,原有钢筋和砼的应力降低,是一种主动加固法。预应力加固即在加固过程中有意识地建立永久的,与外部荷载作用效应相反的内力和内应力。以达到卸除远结构或构件的部分外力,改善其在
2、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性能或提高强度,从而提高承载能力,确保结构能继续安全有效地工作,达到加固的目的。预应力砼可分为无粘结预应力砼和有粘结预应力砼。无粘结预应力法也叫体外预应力法,是预应力加固中主要用到的方法。体外预应力的概念和方法最早产生于法国,它的发展历经了几个阶段,在工程中大量应用则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是后张预应力结构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体外无粘结预应力加固技术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钢绞线)对梁从体外施加预应力,以达到对梁加固的目的。与梁的其它加固方法相比,体外无粘结预应力加固是一种主动的全方位的加固方法。通过对梁从
3、体外施加预应力,改变了梁的内力分布,降低了应力水平,使其它加固方法中所存在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得以完全清除,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了梁的挠度,使梁上的裂缝得以部分或完全闭合。因而体外预应力加固具有加固、卸荷、改变结构内力、闭合裂缝四重效果。这是国内目前现有的其它加固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无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以高强钢材-钢绞线作为体外预应力筋,节省了材料,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加固费用低,基本上不增加结构自重,加固后构件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等优点。因而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
4、果。该加固法使用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作为体外预应力筋,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的体外预应力加固中的钢筋锈蚀问题,而且具有防腐、防水、耐磨耐久性好、提高加固构件的可靠度等优点。传统的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Ⅰ级或Ⅱ级钢作为补强拉杆,有以下缺点:强度低、柔性差、长度短、耗材多、预应力水平低、需焊接。存在下述缺点:1、当需要拉杆承担较大的内力时,材料面积很大使施工很困难;2、预应力数值不高,预应力损失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长期预应力效果不好:3、拉杆端部固定需要焊接,对于不允许有明火的场所不适宜采用;4、要弯成三折线形状,并进行横向张拉比较困难,弯折
5、处的摩阻力很大:5、不能做连续跨加固。预应力钢绞线加固近年来发展了一种用高强钢绞线作为补强拉杆的“高效预应力加固法”,是以无粘结高强钢绞线作为补强拉杆,采用千斤顶纵向张拉,或手工横向张拉,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施加预应力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加固方法。一、设计方法1、钢绞线的布置:无粘结钢绞线的规格一般采用φj15(7φS5),极限强度为1570N/mm2或1860N/mm2,成对布置在梁的两侧,钢绞线的形心至梁侧的距离一般为40mm左右。钢绞线的形状应与需补足的弯矩图形相近。一般情况下,采用二根钢绞线便能满足
6、要求,当需要补强的钢绞线数量很多时可以排成数排。为了不影响使用净高,可以把钢绞线在跨中的支承点设在梁底以上的位置。钢绞线可采用连续跨布置,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并简化节点构造。在实际加固工程中,曾采用过如图1中方法(1)~方法(4)的几种做法。2、铁件的设置:为了形成设计要求的钢绞线形状,要在钢绞线的转折点处设置支承垫板或钢吊棍等铁件,在两端要设置钢垫板或钢销棍。3、中间连续书点的做法:当采用多跨连续张拉,钢绞线在跨中的转折点设在梁底以上位置时,为了减少转折点处的摩擦力,在中间支座的两侧要设置钢吊棍。如图1中的方法(2)~(
7、4)所示;若钢绞线在跨中的转折点设在梁底以下位置,则中间支座可不设钢吊棍,钢绞线直接支承在连系梁或次粱上,但应在跨中设置拉紧螺栓,如图1中的方法1所示。4、端部锚固方法:钢绞线端部的锚固采用园套筒三夹片式夹具。端部支承可采用下述二种方法:1)、当具有垂直支承面时,可将夹具通过钢垫板支承于梁端,如图2所示;2)、当无法设置钢垫板时,可用取芯机在梁端上部截面钻孔,设置园钢销棍,将夹具通过园钢销棍支承于梁端。当梁的砼质量较差时,可设置内径与园钢销棍直径相同的钢管垫,用快硬水泥砂浆坐浆,如图3所示。5、预应力施加方法:当钢绞线采用
8、连续跨布置,而在跨中的转折点设在梁底以上位置时,应尽可能采用两端纵向张拉以减少摩擦力损失;当钢绞线在跨中的转折点设在梁底以下位置时,可采用一端纵向张拉,但在纵向张拉以后,还应利用设在跨中的拉紧螺栓进行横向张拉,以补足由摩擦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当纵向张拉有困难时,也可将跨中转折点设在梁底,全部采用横向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