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

ID:36409548

大小:11.28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9-05-09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桥梁支座http://www.gongchengxiangjiao.net1.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2.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3.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4.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主要成就: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木构榫卯十分精巧;梁柱构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了运用斗

2、拱的滥觞;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功能形成,既有体现“门堂之制”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许多特点,都已经初见端倪。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1.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有规则地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防洪挖沟灌溉3.建筑状况: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现在的河南西部一带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夯土台残高约80CM,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台上有8开间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

3、院)。殿堂内柱列整齐,前后左右对应,开间统一,木构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这座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遗址中没有发现瓦件,构筑方式应当是“茅茨土阶”形态。这个宫殿开创了中国宫殿的先河。表明了华夏文明初始阶段大型建筑采用的是“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内部已经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面积比一号小,同样也是门、堂、回廊的布局,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始走向定型化。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统治中心在河南中部黄河两岸地区

4、,商是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开始出现一甲骨文为载体的文字记载,有灿烂的青铜工艺,手工业分工已经非常明显,大量奴隶集中劳动,这些都促进了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2.建筑状况: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茅茨土阶艺术特征——线的艺术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湖北黄阪宫殿遗址中商时期一个诸侯国的宫殿遗址。建筑周边檐柱内有四间木骨泥墙的居室。小屯殷墟宫殿遗址:未发现瓦,应当仍然采用“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遗址中有“铜踬”出土,显示木柱已经从栽柱演进为露明柱的迹象,表明上部木构的稳定性有了进步。小城大城小城为早商时期大城

5、为晚商时期河南洛阳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在严格的宗法制度下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由不同等级的奴隶主统治,但随奴隶制的急剧崩溃,代之以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1.历史文化背景: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城市——“镐京”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斗的形象出现瓦、排水管道的出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市朝一夫。”——战国《考工记》,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记叙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相当严整的四合院

6、建筑,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屋顶已经采用瓦。整个建筑南北长45米,东西长32米,规模并不大,但是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但这时在建筑上使用的瓦的数量比较少。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瓦的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召陈建筑遗址中出土的瓦件:改进了屋顶的防水性能,延长了屋顶的使用寿命,并由于加重

7、了屋顶的荷载从而成为构架发展的一种推力。青铜时代进而演进为铁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的私有田大量出现,努力社会的井田制日益崩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2.建筑状况: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

8、城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