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ID:36408211

大小:6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1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2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3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4页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命题人:王威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佳答案。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 ②“克己复礼” ③“兼爱” ④“无为而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2、…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反映出荀子主张(  )A.“以德服人”B.“性本恶”C.“施仁政于民”D.“性本善”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6、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

3、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D.甲—道,乙一墨,丙—儒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A.以法治国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独尊儒术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8、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

4、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  )A.民贵君轻观念B.“大一统”观念C.“君权神授”观念D.“天人感应”观念10、《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天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

5、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2、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1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

6、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5、据说,某思想家昼夜苦思,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从侧面说明该思想家“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16、“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

7、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17、某天,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真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D.柏拉图18、“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泰勒斯D.苏格拉底19、他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他把自然界划分为由低至高的四个等级——矿物、植

8、物、动物、人类。他把人类社会的各个阶级与自然界的各等级相对应,力图说明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