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

ID:36387198

大小:1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0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V)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的签字笔填写好,用2B铅笔将准考证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答第Ⅰ卷时,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答第Ⅱ卷时,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凫水/囫囵谙习/喑哑复辟/辟谣B.诡谲

2、/攻讦眼睑/收敛翘楚/翘首C.祛除/趋势龋齿/踽踽中肯/中伤D.黥刑/琼浆蠕动/孺子请帖/字帖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琼瑶对制片人于正《宫3》抄袭《梅花烙》一事提起诉讼后,于正新戏逃不开质疑的眼睛。对新戏的故事情节是否涉嫌抄袭,于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集中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意愿,尊重改革规律,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新旗帜。D.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

3、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3.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极权主义的起源其实是人性中的恶,,。,,,。因此,极权主义,从根本上讲,其实是一群人的恶的汇聚。①但是,他们在一己的私利面前,麻木,或者假装麻木地成为了一台庞大的杀人机器上一个零件②这一结论,似乎有些牵强,尤其是在一个“人性”泛化得可以解释任何问题的时代③但是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这本书给出的事实与论证却让人不得不信服这个观点④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根本就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和好职员⑤而极权主义的邪恶,也在人性的恶的参与下,愈发地炽烈了⑥在

4、纳粹德国时期,并不是所有的纳粹党人都是十恶不赦的暴徒A.②⑤③⑥④①B.②③⑥④①⑤C.⑤②③④⑥①D.②③⑥①④⑤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网络暴力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2)过程的易操作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

5、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   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于多种风险的交叠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既有基于职业、籍贯等联系纽带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更有基于生活娱乐、资源共享等个体偏好而形成的趣缘群体。他们借助网络交互空间(QQ、Blog等),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置身于一个个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同时,互联网本身繁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强化了网络受众的风险感知度,加之信息内容的易编辑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网络信息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真伪难辨。   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

6、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   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

7、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   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根源,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加以应对。 4.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