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86052
大小:3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III)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共48分)1.朱子《全书·语录》说“封建”之意,一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二是“圣人不以天下为己私,分与亲贤共理”。但这套体制也有重大缺陷,即A.膏粱子弟“不学而居民上,为害岂有涯哉?”B.天下未“放开做,使恢复有余地”C.“来来去去,无长之意,不可恃以为固也”D.“事权之太分,委琐不足恃,重迟不易举”2.右图为西汉州(部)设置情况简表(局部),皇帝给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的基本职责,其中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郡守的,而对国王的监察却未列入明文,这主要是由于A.惩戒秦亡,着意涵养同姓B.王国气盛
2、,中央暂时隐忍C.郡守掌军,威胁中央集权D.推恩令行,王国患已消3.清朝皇帝上谕分两种,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明发上谕内容是公开的,传达方式与明以前旧制相同,“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廷寄上谕则“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旁人谁也不知道。”由此可见A.至清代我国封建政治制度最终成熟 B.清中央机构设置注重兼容满汉旧制C.内阁身份更正式,地位高于军机处 D.军机处成核心机枢“隐然执政之府”4.徽商“贾而好儒”,明清商业重镇浙江南浔也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书场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之说,从商入儒乃是包括山西、闽粤在
3、内的绝大多数明清商人的实际选择。这说明A.商业发展猛烈冲击传统社会秩序B.科举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C.成就功名需要强大经济基础支撑D.商业价值得到社会风尚的普遍认同5.汉字中许多形声、会意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读右图这个“耕”字,我们可以确知当时 A.土地私有得到发展 B.精耕细作开始确立 C.小农独立经营普遍 D.生产力水平较低下6.唐朝前期,大力推行均田制,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的土地,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关中农民均田所得最少最可能是由于A.关中不宜农业,土地、人口少B.关中动荡,农业人口大量南迁C.关中大量土地为地主占有D.贵
4、族门阀干预,均田执行不力7.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宋“不抑兼并”,农业渐趋衰退B.北宋“抑商”力度逐渐加大C.王安石变法“理财”,收效显著D.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繁荣8.“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置了天文、农、医以及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和官员,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以下科技成就的出现与这种局面直接相关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脚踏三锭纺车 D.《天工开物》9.“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
5、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10.“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B.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C.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11.城邦在实质上是一种特权组织,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城邦在公
6、民心目中如神物一般。公民们赋予它绝对的政治、宗教和伦理权威,能够全面地支配和干预个人生活。希腊的这种城邦公民工具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城邦是维护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B.城邦政治实质是贵族政治C.城邦借神权对公民实施精神控制 D.城邦对公民利益严重漠视12.自梭伦时代起的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曾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这主要说明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A.民主生活出现某种倒退B.社会包容性大为减弱C.城邦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D.公民与外邦人矛盾尖锐13.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术团体,很多人都是教师和知识分子,他们
7、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民众的作用,不辞辛劳地从一个城邦转到另一个城邦,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这一学派的智者大都A.反对追求实利B.坚持法律之上C.推崇专家治国D.忽视道德作用14.恩格斯指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C.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D.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