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ID:36368108

大小:85.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_第1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_第2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_第3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_第4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为什么而活着如皋市第一中学王华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素生平、思想、成就等情况。2.理清文章的结构,鉴赏隽永的语言。过程与方法:四步导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罗素博大的胸怀,学习罗素伟大的人格,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教学时数: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播放《不能这样活》的歌曲)导入:“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是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活呢?我们又该为什么而活着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课文,看看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一

2、哲学命题的?二、走近罗素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主研习,罗素的一生在为什么而活着呢?对爱情的渴望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1)作者为什么寻求爱情?明确: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的神秘缩影。(详见课文第2小节)(2)作者说他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寻求了哪些知识?明确: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详见课文第3小节)(3)作者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饥饿的儿

3、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详见课本第4节)参考:爱情带来狂喜(渴望)爱情爱情摆脱孤独在爱的结合中见到天堂的缩影了解人类的心灵(自然)(追求)知识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同情)苦难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2.本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同学们的回答也很有条理。纵观全文,能说出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吗?明确: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三、走进罗素把握情感过渡: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悦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大家

4、的感受如何?(学生集体回答)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这篇文章,将你欣赏的的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有不懂的句子,也请大家提出来。有可能找出的句子:(1)……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导析: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这句话以形象的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提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就越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

5、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导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自己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但最终罗素“得到了它”,喜悦与甜蜜洋溢了出来,更是罗素对美好的爱情的高度赞美----爱情的结合,可以看到天堂。(3)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导析: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而且他也希望别人

6、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4)体味“不可遏制”、“渴望”等词语。导析:这些词语表明,作者想要帮助那些不幸者的想法是发自内心的、无比强烈的,虽然自己在帮助的同时深受其害。可见作者的悲悯情怀、博大胸襟。(5)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导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激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激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新问题的生成:既然文章开头说“把我吹到濒

7、临绝望的边缘”,为什么结尾作者说“我觉得它值得活”,并且“还乐意再活一次”呢?明确:作者在追求这三者的过程中,确实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关于爱情,“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关于知识,“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关于同情心,作者也确实帮助一些人解除了痛苦。所以,作者认为,自己值得活,并且乐意再活一次。教师总结: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理解了这些隽永的句子,也就把握了全篇的内涵。面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罗素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