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39218
大小:1.97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09
《中华文化标志城概念规划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标志城概念规划说明书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10 目 录 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 1 一、规划背景 1 二、建设意义 2 三、规划依据 6 四、工作框架 7 五、建设方针 8 六、规划目标 8 第二部分 区域研究 10 一、宏观分析(全球、全国范围研究) 10 1.儒教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10 2.中国文化底蕴 11 3.旅游交通条件 12 4.经济区位优势 12 二、中观分析(山东省范围研究) 13 1.自然地理条件 13 2.文化环境条
2、件 13 3.文化旅游分布 14 4.基础设施条件 15 三、微观分析(济宁及周边地区研究) 15 1、独特的自然资源 15 2、丰厚的文化底蕴 18 3、多元文化汇集 20 4、多条轴线交汇 21 第三部分 总体布局 22 一、规划范围 22 二、现状概况 22 1、曲阜城区 22 2、邹城城区 23 3、九龙山区 23 三、选址分析 24 1、地理位置优越 24 2、文化底蕴丰厚 24 3、配套设施完善 25 4、自然环境优美 26 5、文化影
3、响力巨大 26 四、功能定位 28 1、五大功能 28 2、三大主题 29 五、规划布局 30 1、总体构想 30 2、规划结构 30 3、用地布局: 31 六、道路系统规划 33 1、对外交通 33 2、区内交通 34 七、生态绿化规划 34 八、水系规划 35 九、项目创意 35 1.中轴线创意思想 35 2.南北主副轴线建筑布局示意 37 第四部分 核心区规划 38 一、现状分析 38 1.位置 38 2.现状人口 38 3.自然地理概况
4、 39 4、水文地质概况 39 5.综合评价 40 6.现状文物古迹 41 二、规划构思 42 三、规划布局 42 1、规划结构 43 2、用地布局 43 3、村庄改造 44 四、道路交通规划 44 五、水系规划 45 六、生态绿化规划 45 第五部分 首建区规划 47 一、现状用地特点 47 二、首建区用地布局 47 三、首建区项目策划 47 第六部分 规划建议 49 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 一、规划背景 "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自提出以来,得到各级领导和专
5、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前后经历了无数次论证、研究、考察,完成大量的实质性工作,自2000年---2006年大事记如下: 1、2000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联合山东省和社会各界,根据江泽民同志"文化纽带"的重要思想和钱其琛同志关于建立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倡导,提出了在山东济宁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创意构想。 2、同年12月韩寓群省长赴京拜会许嘉璐副委员长,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申请在孔孟故里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 3、2001年11月,6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北京联合发出《中国院士发起建设"中华文化标
6、志城"倡议书》。 4、2004年3月22日,总书记胡锦涛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有关工程建设,应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温家宝、曾培炎、陈至立等国务院领导同志相继做出批示。 5、山东省专门成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山东省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济宁市成立了"中华文化标志城济宁市筹备建设委员会" 6、2005年6月29日,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征集高层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7、2005年8月、11月,许嘉璐副委员长率三部委实地视察。 8、经历6年的前期论证
7、和严肃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召开论证会20余次,提出了富有深度地研究论证成果,形成了几十万字的研究报告。 二、建设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华文化标志城”做出的重要批示,旨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形象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国家文化工程”。该项工程的创意设想自提出以来,众多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山东省济宁市九龙山地区规划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将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召力和文化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8、所有中华儿女肩负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和五千年的文化,这是我们能够再次复兴和强大的最为重要的优势资源。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内外同胞,可以有不同的国籍和信仰,但都拥有同一个祖先,骨肉之躯里都流淌着同样的血液,“同根同源,血肉相连”。通过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树起一面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