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观察解决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心理观察解决案例豆豆今年6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她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她去做的事,她偏不去做,你不让她去做的事,她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她,让她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她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豆豆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
2、,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豆豆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2、由于豆豆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豆豆的逆反心理,使豆豆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
3、不满.3、当豆豆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豆豆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豆豆的任性行为.当豆豆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她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1)转移注意豆豆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她的注意力从她坚持的事情
4、上转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豆豆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熊出没,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豆豆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豆豆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
5、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当豆豆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她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当豆豆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
6、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她讲道理,分析她刚才的行为对不对。(4)激将法利用豆豆的好胜心理,激发起她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豆豆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5)适当惩罚豆豆年龄还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豆豆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她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老师详细的询问了豆豆的表现,认真的观察的在园行为,仔细分析她的行为
7、存在的心理因素,及时和家长沟通,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行为偏差.家长和老师形成这样的共识,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