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范文]川派盆景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

ID:36322859

大小:5.47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5-09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_第1页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_第2页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_第3页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_第4页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作范文]川派盆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川派盆景川派盆景及其风格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唐玄宗以后,州治改在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市,其所管辖的范围不仅限于四川,而且还包括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独特的巴山蜀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流程,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记载:“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广汉的三星堆,也足以证明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

2、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枝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桠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岷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平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格型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枝盘基部下倾、盘身略下斜而平整。这说明规律类来源于生活。但

3、它又高于生活,是对大自然的艺术概括与艺术加工,并且进而如古典诗歌的“格律化”一样,使之集中展示传统美学中的基本原则:对称美、平衡美、韵律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活泼而有序,庄重而灵动。“它摆脱了自然现象对盆景艺术的盲目控制,以清醒的理性、充沛的情感统驭着它的反映对象。它一方面再现大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动地表现人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就

4、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规律类桩头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十种;

5、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掉拐(罗汉松)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此造型,能给人以威武雄壮的感受,既可用各种“枝型”蟠枝盘,又可添配“带子”,变化多姿。通常主干有五个或六个弯子,习惯蟠成五个弯子: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以罗汉松、刺柏、华山松、水杉、银杏、石榴、梅花、桃花、樱花、桂花、茶花、杜鹃花等为主。从主干基部开始,如对拐法形状蟠到顶端计九个弯子,有时分两次三次进行。再从回曲弯的侧面

6、,自树干基部至顶端蟠成三个大弯子,为正面。观赏成型的三弯九倒拐法的树桩,从一面移向另一面,景观步步有变,颇现活力。罗汉松、水杉、垂丝海棠、紫薇、石榴等,以垂丝海棠为主,紫薇为次。三弯九道拐(垂丝海棠)对拐(正身拐):亦称正身拐,主干来回弯曲,通常只一主干,主干的弯拐是来回状。这种树桩从正面看可把树桩头主干的弯子全部看完,逐渐转至侧面,弯子逐渐变小,转至正侧面,不见树桩主干的弯子。滚龙抱柱:简称滚龙法,亦称螺旋弯。第一、二弯和掉拐法相同,第三弯盘旋而上。方拐:亦称“汉文”拐。主干来回弯,颇象对拐,只是弧形弯子蟠成缺一侧

7、的方格型,近似“弓”字体态。大弯垂枝:亦称大拐垂条法。将主干蟠成一个大弯子,蟠好弯后,将大弯顶上的主干和整个弯子上的枝条全部除去,有时也在弯背侧留一枝条,蟠后面的足盘与足盘上部的枝盘,但此枝条蟠往下垂后,须能蟠成三盘、四盘,最少也能蟠三盘,否则,全部剪除,利用靠接法嫁接新枝条。大弯垂枝大弯垂枝接弯掉拐法:又称逗身掉拐法。将树干上端锯去,只留基部(30-60cm),等发出健壮的新枝条后进行蟠扎,选一粗壮枝条蟠作主干,用侧枝条蟠作前足盘。直身加冕自然式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

8、成并广泛采用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著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除悬崖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