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长江两岸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

ID:36314156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9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_第1页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_第2页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_第3页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_第4页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教学内容:唱歌《采茶舞曲》欣赏:《龙船调》《十送红军》《欢乐歌》演奏:茉莉花实践与创造教学设计理念: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长江两岸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教学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学目标:1、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3、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4、用《欢乐歌》与《小放驴》、《大起板》作比较,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

2、乐风格,并认识《欢乐歌》的创作特点。教材分析:详见教师用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唱<<采茶舞曲>>中的越剧及滩簧音调是难点2、《十送红军》欣赏中介入德育教育的功能是重点3、欣赏《龙船调》时深刻体会其作为民歌的典型特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采茶舞曲>>教学目标: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并以此为切入口了解并接受越剧,最终达到喜欢越剧这一本土音乐.教学重点、难点:学唱<<采茶舞曲>>中的越剧及滩簧音调是难点教学过程:1、聆听越剧经典<<梁祝>>中的片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想象并描绘当时的情景.2、教师范唱,加深对该片

3、段的印象,达到被学生接受的目的.3、请同学找出嵊县的方言在该曲中的运用及特点.4、教师范唱<<采茶舞曲>>5、聆听音乐,提示关注其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6、介绍作品的产生背景.7、介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8、模仿录音跟唱.9、完整演唱.10、结束本课,随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龙船调>>.《十送红军》教学目标: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难点:1、《十送红军》欣赏中介入德育教育的功能是重点2、欣赏《龙船调》时深刻体会其作为民歌的典型特征教学过程:1、聆听《十送红军》,感受其气氛,并描述所受的感染或者讲述内心的体会.2

4、、分析歌曲产生的背景,着重描述长征的历史,可以引入散文诗,以利于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感情.3、聆听《龙船调》4、简单讲述山歌的特点5、教师创造性表演6、学生创造并表演7、结束本课.学生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欢乐歌>>.节奏练习<<红星歌>>教学目标:用《欢乐歌》与《小放驴》、《大起板》作比较,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并认识《欢乐歌》的创作特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1、聆听音乐.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欢乐歌的音乐情绪,辨认它所使用的乐器,认识它属于哪种音乐题材.3、唱唱乐曲片段,感受其速度及旋律的变化与联系.4、了解乐曲结构.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

5、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  “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5、复听<<小放驴>>.<<大起板>>的乐曲片段,与之作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江南丝竹的音乐知识.7、课后小结,布置作业,查找有关江南丝竹的知识.教学反思:附

6、:本单元音乐作品分析资料(补充)供参考1、《采茶舞曲》“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上畈下畈紧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这首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采茶舞曲》不仅浙江乃至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自1958年起除被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开播时的“起始曲”和浙江歌舞团、中央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及出国节目外,在全世界还有60余种唱片、磁带、CD片发行,1983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清丽柔和的江南小调《采茶舞曲》,是现代采茶歌舞的代表作之一。人们一直认为《采茶舞曲》诞生在杭州的龙井茶区一带,可是经词曲作者周大风先生证

7、实,动人的《采茶舞曲》却诞生在浙南茶乡——泰顺。外界大多以为《采茶舞曲》是吸收了江苏民歌素材,以杭州梅家坞茶农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偶然听说这支名曲和泰顺县仕阳乡村还有很深的渊源。年前,我和泰顺电视台的编导、摄像一行专程赴杭拜访已届80高龄的我国著名音乐家、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采茶舞曲)的词曲作者周大风教授。周老为我们揭开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那是1955年初,一次外事活动中,省里有位领导对周大风说:“周总理说杭州山好、水好、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