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09708
大小:2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9
《吃透新课标落实新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吃透新课标落实新课程——简说体育教师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仁怀市育人中学代小强单位:仁怀市育人中学地址:仁怀市育人中学邮编:564500联系电话:13595297003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改革任务,因此,站在第一线处于课程改革前沿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新课标、吃透新理念、实践、实施新课程。从原“体育大刚”与新课标的对比分析来看,走进新课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观念,注中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淡化竟技运动,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之树立终身体育
2、观念。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实践,及时总结,创新体育教学。“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走进新课程,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践开展体育教学,实现由观念创新到行为创新的质的转变,把体育教学带入新天地。关键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运动兴趣、精英体育、大众体育。7吃透新课标落实新课程——简说体育教师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育人中学代小强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在时代的呼唤下,面临着新发展和改革任务,因而全体体育工者不论是通过理论还是实践,大家都在行动,相
3、信在议论和行动中,大部份人都体会到:只有教师、基层的、一线的、真正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师,才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人物。因此,站在第一线,处于课程改革前沿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必须分析新课程,吃透新理念,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可谓任重道远。那么“吃透新课标、落实新课程”?本文试结合自己几年教学体会及学习体育“新课标”的一些肤浅认识,谈谈体育教师在构建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摒弃落后观念,转变教师角色7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基本上每堂课都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无论是教师教、学生学还
4、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技术都是唯一的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的机器而已。同时,教学评价也不够科学,过分机械、死板。体育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考试项目、教学方法规定得太死,体育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且统一标准和要求,要求学生什么都学一点,反而让他们什么都没学精,有的也没学会。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本来体育课程在培训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许多作用,而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却制约了体育课程的这一独特教育作用。因而,本次体育课程改
5、革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做好角色的转变,由以往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由以往评定学生等级的“法官”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以往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构建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淡化竞技运动、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家都知道,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要
6、促使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因此,学校体育也就没有必要选择那么多的竞技运动项目,并且运用运动员训练模式来训练学生。现代社会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初步形成人们已不再把体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把体育当成一种娱乐、一种休闲、一种排解工作压力、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化改革,确立了“健康第一”7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新的目标体系,增加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全新的领域。当然,课程标准把健康放在首位,并不是说,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要完全抛弃竞技运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构建新型体育
7、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呢?首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要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挖掘教材潜在有兴趣点和育人功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强化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