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08227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9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育星教育网http://www.ht88.com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强对本单元课文的诵读.能达到熟读成诵;有些散文节奏比较分明,要读出节奏。2散文,散文诗,戏剧等一些新的文学体裁让学生了解。过程与方法:3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在领悟课文中,要与写作背景结合,让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5体会散文诗优美的语言,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6理解作者通过寻常事物来展现自己的心灵之声,心灵之美,并把美好的感情传递给每一个人。二.教学难点.1.了解稳重的联想和想象注意区别联想和
2、想象.2.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3.了解有关戏剧的简单知识.三.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四.教学易混点.七课、九课的象征义。五.教具:多媒体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板书课题,展示目标(2分钟)2,自学释疑(3分钟)聪明的你一定能读准生字聚会(字音,试试吧!)磬( ) 碌( ) 奁( ) 灼( ) 褪( ) 弥( )冽( ) 朔( ) 霁( ) 眷( ) 荷( ) 戟( )彷徨()睥睨()鞺鞜()稽()旸() 皓( ) 姮()羿( ) 蜿蜒( )拗( ) 礁( ) 衷( ) 寐()憔悴()谛()穹()璀璨(
3、)翱翔()词语识记。弥漫明艳博识目光灼灼美艳之至暗无天日伫立污秽景仰拖泥带水阴惨咏叹皓月凭栏夜阑人静盛气凌人生生不息长吁短叹海誓山盟鸣锣开道3.训练操作(15分钟)文学常识。3/3育星教育网http://www.ht88.com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鲁迅郭沫若巴金高尔基纪伯伦散文诗:是一种诞生与近代的抒情性文体,许多作者都强调散文石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中间”特点。在我国“散文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18,《野草》奠定了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戏剧象征:⑴风雷电⑵洞庭湖、东海、长江⑶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⑷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⑸“土偶木梗
4、”的群像⑹“东皇太一”⑺海燕⑻海鸥、海鸭、企鹅⑼太阳象征光明和胜利。⑽狂风、乌云、雷声、闪电⑾大海⑿暴风雨教师总结:本单元的作者都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因而,本单元的文学常识的分量就格外重,学生要认真对待。象征,是学生不熟悉的一种写作手法,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赋予的别样含义,学生应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好好记忆。4.反馈矫正(5分钟)(1)《海燕》是___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着“____________”之意。(2)在____________的大海上,狂风____________
5、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地飞翔。(一、1.①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暴风雨的预言者②苍茫卷集黑色的闪电高傲)(3)《雪》作者,本名,字,伟大的家、家、家,选自《》。(4)《组歌》作者,(国)诗人、画家,选自《》。(5)《雷电颂》作者,节选自《》,体裁。谈谈重点语句的含义。(6分钟)⑴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⑵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的小岛上去呀,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⑶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⑷①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②它大笑,它又
6、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③——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⑸①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②这同爱情何其酷肖:他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5.延伸迁移(4—5分钟)3/3育星教育网http://www.ht88.com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1本单元学习了散文诗,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它了解多少?2本单元我们学了象征这种写作手法,要求学生不断揣摩,并加以运用。6.布置
7、作业:(10分钟)以下课后习题是重点,要结合老师所讲要点掌握。第6课课后题一、二。第7课课后题二、三。第8课课后题一。第9课课后题二、三。第10课课后题一。板书设计第二单元复习要点1.掌握重点字词4.理解重点句子2.识记文学常识5.复习课后题3.掌握象征和象征义6.掌握单元过关题教学反思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