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ID:36300726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8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_第1页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_第2页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_第3页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_第4页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等级抑或分类?  一般认为,周人有所谓“五等爵”,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如鲁隐公的爵位是侯爵,按这个标准,在他活着的时候应该称他为“鲁侯”,这就是所谓的“生称侯”。但《春秋》称“鲁隐公”而不称“鲁隐侯”,因为“公”有狭义和广义两解,狭义的“公”就是五等爵中的公爵,而广义的“公”用处却很宽泛,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无论爵位是什么,国中人一般都尊称他为“公”。清代毛奇龄认为《春秋》开篇的“隐公”二字就是鲁史旧文,史官记录本国的事情,对本国的君主无论什么爵位都尊称为公,例子就是《尚书·费誓》。这是一篇鲁国国君在大战之前的动员讲话,史官在开头写作“公曰

2、……”后边就全是“公曰”的具体内容了。  关于周人的等级制度,《礼记·王制》有过非常仔细的说明,其中一开头就是“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这不但说了天子之封有五等爵,就连诸侯国里也分为从上大夫卿到下士的五个等级。  那么,为什么是五等爵,而不是六等或四等呢?——这并不是一个荒谬的问题,按照郑玄和孔颖达的解释,这是效法五行理论而来的。这是周人所开创的一个崭新制度,古人的一般看法是,爵位和谥号是一体的两面,人活着有爵位、称爵位,人死了要拟谥号、称谥号,而在周人以前是没有这种制度的——即《仪礼·士冠礼》和《礼记·郊特牲》所谓

3、的“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从周礼尊卑大防的核心精神来看,五等爵的制度无疑是深谙个中滋味的,但是,通观《礼记·王制》的记载,却难免不让人对其可靠性产生疑惑。《礼记·王制》讲爵位、讲土地分配等等,更像是在描述一个架空的乌托邦,那些规规整整的区划在现实世界中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钩玄索微,还得找一些更原始的资料才行。   关于五等爵最早的记载大约要算《孟子·万章下》了。北宫锜向孟子打听周王室的爵禄之制,一向能言善辩的孟子这回却只以不确定的口气说:“详细情况我们已经搞不清了。诸侯们生怕这些制度妨碍自己,纷纷把相关记载给销毁了,所以我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罢了。爵位嘛,天子是一级,然后是公

4、、侯、伯,子和男一共算一级,总共算下来是五级。在诸侯国里呢,君是一级,然后是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总共六级……”(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孟子的说法显然与《礼记·王制》不同,有可能《礼记·王制》按照汉朝的主流五行理论把孟子的说法给整合过了,搞得规整了许多。而孟子的说法中至少有两处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是说诸侯们纷纷把周王室记载爵禄规范的典籍给销毁掉了,二是天子居然也

5、算是一个爵位,这实在令人吃惊(以现代概念来作类比,天子是“第一公民”而不是皇帝)——黄宗羲认为自古本来如此,只是后来君骄臣谄,天子的地位才超然独立了,政治也就容易搞坏了。标准文档实用文案  以上两点中,第一点如果属实的话,说明了世道变乱、礼崩乐坏;第二点则让人疑惑:天子应当是爵位的授予者,如果“天子”二字也是一级爵位,那又是由谁授予的呢?——这个疑惑在古人那里一直争论不休,易学家和今文学家力主天子之称为爵称,而古文学家则认为天子非爵。许慎《五经异义》力证天子为爵称,郑玄《驳五经异义》则从《仪礼·士冠礼》的“生无爵,死无谥”出发,论证说:“既然天子死后是有谥号的,自然活着的时候也有爵位。

6、”许、郑之争是东汉经学的一次重要交锋。及至明末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则把“天子为爵称”这个问题在民本主义的大前提之下加以弥合:“君是为民而立的,所以天子和公、侯、伯、子、男其实都是一回事,并非绝世之贵;俸禄是劳动的报酬,所以君卿士大夫拿俸禄就和庶人当差拿俸禄是一样的,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代耕而赋之禄,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是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郑、顾两说各有各的道理,郑说从逻辑出发,顾说则似在借古讽今,借古代文献阐发新的观念,

7、很难说在考据意义上有多大的可靠性。但毕竟古代文献不足,大家所能做的,也只是从有限的证据中做出各自的推测罢了。  但是,仅仅从《春秋》一经三传来看,一般人便难免生出对五等爵之说的怀疑。比如,按照常理,级别越高,人数也就越少,那么,依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序列,公爵如果有五个,那么从侯爵到男爵应该人数越来越多才对,但《春秋》一经三传所展示给人们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之“列国爵姓表”来看,侯爵和伯爵为数很多,子爵和男爵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