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

ID:36300140

大小:8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08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_第1页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_第2页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_第3页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_第4页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一、教学目标中有哪些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

2、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是什么意思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三、描述过程目标的

3、行为动词是什么意思举例: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等能力。四、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同类词语有哪些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

4、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1)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3)掌握同类词:能。(4)运用同类词:证明。(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6)体验同类词:体会。五、知道了行为动词的意义能干什么1、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学段教学重点。2、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学期教学重点和提升检测效果。3、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导向课时教学。4、从行为动词角度看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举例1:3、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导向课时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1~5单元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

5、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举例2:根据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来测控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

6、索,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圆,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折圆与画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经历)3、在具体的问题与情境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结果目标测试1、“了解”层次行为目标: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检测方式(1)说出下面圆各部分的名称。•(2)量一量下面的圆,说说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理解层面的行为目标:认识圆

7、的特征检测方式: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这些半径的长度是否相等?直径有多少条?这些直径的长度是否相等?3、“掌握”层面的行为目标:能用圆规画圆,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检测方式:(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在画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以及圆的半径或直径是决定圆大小等的含义;才能对于“圆”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达成“掌握”的目标。)(2)画一个直径是2厘米的圆;(3)已知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的长是7米,当它旋转时形成的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是多少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