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88888
大小:118.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08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然而,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虽然学生在此前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尤其是五年级时已渗透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前的研究是静态的,重在了解、分析,现在对环境的研究则要求学生带有价值判断,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教材安排的整个脉络是围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现今人类处理
2、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展开的。 本单元内容分两部分,分别为对垃圾的研究(1~5课)和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6~8课),主要让学生体验两个典型过程:对垃圾的处理过程和对其他环境的考察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模拟各种处理方法,小中见大。 教材安排首先着眼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让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找找家中会产生哪些垃圾,这些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接着按照学生探索垃圾问题的发展过程为线索,让学生经历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填埋)有什么问题——38改进处理方法(减量、再使用再回收、垃圾分类)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处理垃圾
3、的一般方法和工业方法,知道处理垃圾的一些基本原则,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知识障碍。比如垃圾的分类,就是为了减少处理垃圾的成本,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平常一些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环保价值,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单元的最后部分,以人类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扩展学生对环境认识的视野,带领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包括参与一些社会环保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材安排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和环保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甚至在教师或成人的带领下在社会环境中开展
4、,活动的规模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二、单元总目标:(一)科学探究: 1.经历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3.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4.经历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方法和益处的过程,亲身经历一次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 5.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38 6.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的活动,学习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5、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三)科学知识: 1.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缺点。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4.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5.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6.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
6、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7.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三、教学建议:381.把正确认识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单元。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事例进行教学。教材提供了一般的普适性的内容,而结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教育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追求实效。 3.要十分重视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前提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
7、功倍的效果。 4.要充分估计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时间、安全、方法、途径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如《垃圾堆里有什么》中关于家中垃圾的调查要提前布置,提醒孩子争取家长的支持。如《考察家乡的环境》中对家乡水资源的考察,要强调安全,对查找植物的“杀手”要给予查找途径和方法的指导。 5.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加环境保护活动需要真正的行动,而非口号。我们要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把我们的环保行动切实开展起来。可以与校外机构的环保行动、学校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等相结合。第一课时: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