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86454
大小:12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8
《八主题横式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学习主题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每题正确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1.1368年,朱元璋在哪里称帝,建立了明朝A.东京 B.应天 C.北京 D.上京2.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建立厂卫制度 B.实行八股取士C.建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3.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蒙古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4.清军入关是在哪一年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61年5.八股取士最早开始
2、于哪一个朝代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6.下列哪些措施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①科举制度的创立②鉴真东渡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7.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①宣扬国威②加强对外联系③开发南洋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8.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A.上海 B.刘家港 C.张家港 D.广州9.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D.忽鲁谟斯和阿丹10.在明朝中后期,华侨为哪里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西洋 B.东
3、洋 C.南洋 D.印度11.在明清时期,最先入侵我国边疆地区的国家是A.英国 B.日本 C.荷兰 D.沙俄12.下列对明朝倭患的叙述,正确的是A.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B.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倭患严重C.倭寇只在海上行动 18D.戚继光在台州彻底消灭了倭寇13.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的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海南14.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签订于A.1662年 B.1685年 C.1686年 D.1689年1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郑和下西洋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戚继光抗倭④雅克萨之战A.①②③
4、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16.为保卫祖国边疆,清政府曾两次在同一个地方成功抗击沙俄,这个地方就是A.尼布楚 B.雅克萨 C.伊犁 D.库页岛17.为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政府设置了A.西藏将军 B.西藏大臣 C.驻藏大臣 D.西藏都督18.面对台湾又被侵略的危险,决定用武力统一台湾的清朝皇帝是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19.为了加强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清政府先后设置了①驻藏大臣②乌里雅苏台将军③台湾府④伊犁将军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0.清朝前期,我国疆域北接A.葱岭
5、 B.外兴安岭 C.库页岛 D.西伯利亚21.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2.康熙乾隆时期,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城市是A.广州 B.南京 C.无锡 D.松江23.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是在A.顺治中期以后 B.康熙中期以后 C.雍正中期以后 D.乾隆中期以后24.长期成为清朝对外贸易港口的是A.广州 B.南京 C.无锡 D.松江25.清朝推行的哪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18二、材料解析题:第
6、26、28题各6分,第27题8分,共计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明朝初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架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友好往来的海上桥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⑴郑和首次远航开始于哪一年?(1分)出发地点在哪里?(1分)他所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⑴1405。(1分)刘家港。(1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⑵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
7、,但愿海波平。”材料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请回答:⑴材料一的话谁说的?(1分)此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1分)“海波”是指什么?(1分),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个省进行抗击?(3分)⑴戚继光。(1分)爱国或答“保家卫国”。(1分)倭患。(1分)浙江、福建、广东。(每个1分,共3分)⑵郑成功。(1分)收复台湾。(1分)⑵材料二的话是谁说的?(1分)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荷夷“指谁?(1分)”复先基“指什么?(1分)⑵郑成功。(1分)收复台湾。(1分)指荷兰,指收复台湾28.阅读下列材料:“
8、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请回答: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1分)这话是谁说的?(1分)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