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

ID:36281701

大小:1.79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8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_第1页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_第2页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_第3页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_第4页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1含水层分布特征1、风化带特征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内红层丘陵区岩性以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夹砂岩、夹关组砂岩夹泥岩为主,侏罗系中统遂宁组、上统蓬莱镇组泥岩夹砂岩次之,局部为中下统自流井组及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由天然露头所见,砂岩风化带薄,裂隙不发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易风化成碎土或碎屑,裂隙发育细小,强风化带厚一般2m~3m,大者5m左右,向下为沿构造裂隙发育的中、弱风化带。微张的构造和层面裂隙是风化作用向深部延伸的必备条件,风化使裂隙开启度加大、贯通,水流作用易沿微张裂隙向

2、深部进行;难以沿紧闭裂隙向深部扩展。因此,风化裂隙在地表3m~5m内发育好,向下渐趋减弱以至消失。中、弱风化带地下水以微张切层裂隙为纵向补给通道、层面及层间裂隙为贮、运水空间的开放性裂隙系统。此外,白垩系上统灌口组中上部砂泥岩中发育溶蚀孔洞(照片3−1)。照片3−1灌口组地层发育的溶蚀孔洞其单层厚一般1m~2m,薄的0.5m。溶蚀孔洞多呈椭圆形,长轴一般与层面方向一致,轴长1cm~3cm不等,大的5cm以上,小的0.5cm左右;短轴多与层面垂直或略为斜交,轴长0.5cm~1.5cm不等,大的3cm以上,小的0.

3、2cm左右。约30%~50%的溶蚀孔洞被切层或层间裂隙贯通,其余呈孤立状,裂隙孔洞率10%~20%,洞壁见1mm~3mm厚的结晶膏盐,被裂隙贯通者部分覆有泥膜。孔洞只有被开启裂隙贯通后才具水文地质意义。受三苏背斜构造及地形地貌控制,三苏—黄家一带在风化带之下发育有构造裂隙系统,其中裂隙发育的砂岩成为地下水的贮运空间;不发育的泥岩成为隔水层。单斜构造的西部低山虽也有层间裂隙系统,但分布零散,埋藏较深、已不属浅层之列。据调查访问及区域资料,风化带富水性一般是30m之内强、30m~50m弱,60m下基本无水。2、含水

4、层特征区内含水层按分布范围及空间位置可分为上层滞水含水层和下层区域含水层;按含水介质空间特征可分为裂隙含水层、裂隙孔洞含水层和层间承压含水层。其中上层滞水层的贮水空间为砂泥岩风化裂隙、部分有上覆土层或泥砾孔隙,分布不连续、含水层呈透镜状,厚薄受季节、分布范围、采水强度等因素控制。下层区域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梁坡下部及整个谷地,分布连续,厚薄、范围受季节影响,是一个分布较稳定的含水层。(1)风化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含水层,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以泥岩为主或砂岩为主或砂泥互层三种类型,其中以泥岩为主夹中薄层粉细

5、砂岩者,泥岩风化裂隙发育、密集细小、均一,砂岩层间裂隙发育。当泥岩中的裂隙被风化微张裂隙与层间裂隙贯通后,成为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若泥岩中裂隙保持紧闭,则仅表部强风化带为含水层,厚度薄。当泥岩为砂质泥岩时,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较发育,多开启状,延伸好,含水层厚而均一。以砂岩为主的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地层中及其它地层砂岩集中地段,砂岩钙质或泥钙质胶结,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地貌上为低山峡谷或窄谷,含水层以构造裂隙为主,发育不均、裂宽较小,厚度随地貌部位不同而异。砂泥岩互层的含水层在多数地层中

6、都有分布,单层厚一般小于1m,风化与构造裂隙均较发育,切层裂隙与层间裂隙贯通性好,具一定开启性,含水层贮运水能力强。含水层厚度受裂隙发育深度、地下水埋深及地貌部位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在示范井成井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咸水,若风化裂隙发育深度以30m计,含水层厚度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位埋深及地貌部位。依据区内机民井调查及相关钻孔资料综合分析,该类含水层平均厚度为16.76m。(2)裂隙孔洞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中上部的西部浅丘和东部浅缓丘地带,面积约243.50km2。含水层除具有上述风化裂隙含水层特

7、征外,还有自身特征。溶蚀孔洞层的存在,使含水层的贮水空间由单一的裂隙变为裂隙孔洞,但孔洞之间距离大,5m~20m高的人工岩壁上只见到一层厚0.5m~2.0m的溶蚀孔洞,在示范井深内,最多钻遇两层,总厚度不足4m,且夹于风化裂隙含水层中,故将其风化裂隙含水层合并为裂隙孔洞含水层。(3)浅层层间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东坡区南部三苏背斜轴部及两侧的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上统蓬莱镇组(J3p)及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地层中,面积38.3km2。据三苏乡陈沟村及黄家乡群光村一带机民井调查,含水层具承压性,水位近

8、地表,局部微自流,具多层性。据村民介绍,民井开挖到强风化层下砂岩的开启裂隙后,地下水从裂隙内呈股状上涌至近地表处,这一现象说明该区浅层层间承压含水层的存在。3.2红层地下水分布及富水性3.2.1地下水类型及分布按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力特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溶蚀孔洞水及浅层层间承压水四种类型(表3−1)。1、上层滞水断续分布于红层丘陵(含低山)区各地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