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ID:36276657

大小:339.0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07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第3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篇AE–NI模型第三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第四讲三、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第三讲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二、储蓄函数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2.消费倾向3.45o线和消费曲线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消费只受收入多少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消费是收入(或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小→消费减少。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按同一比例变动。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a+bYC为消费支出,Y为收

2、入,a为自发消费,即收入Y为0时的消费,b是消费对收入的变化率,bY称为引致消费,即收入增加引起的消费。2.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MPC==0

3、1.0120011602001600.80.97140013202001600.80.94160014802001600.80.93180016402001600.80.913.45o线和消费曲线AE(C)C1a0y1ycA凯恩斯在解释国民收入决定时,一般采用45线;图中纵轴代表实际的计划总支出;横轴代表实际的国民收入Y。在45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AE=NI=Y消费曲线:C= a+bY与45线相交于A点,该点表示:计划消费=国民收入C1=Y1a+bY1=Y1消费函数的经验分析:美国1948~1988年,以1982年不变价格计算C=13.3+0.9Y(单位:10亿$)加拿大19

4、56~1984年,以1971年不变价格计算C=4.2+0.83Y(单位:10亿加元)二、储蓄函数1.函数形式2.MPS和APS1.函数形式凯恩斯两部门模型,假设:Y=NI=C+S很明显,储蓄也是收入的函数S=Y-C=Y-(a+bY)=-a+(1-b)YCa0C=a+by45os0-aS=-a+(1-b)yy2.MPS和APS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ing,MPS)可见MPC+MPS=b+(1-b)=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ing,APS)所以,APC+APS=1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

5、流量循环模型(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三)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理论(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是假定国民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即企业与居民户。居民户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获得多种报酬;企业则使用多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劳务。假定居民把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储蓄起来;企业在居民户消费时获得销售收入外又获得其他来源的投资。(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的实物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企业居民户金融机构支付生产要素报酬提供生产要素投资提供商品与劳务购买商品与劳务储蓄(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1.从供给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

6、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这个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得到的收入的总和来表示。这些收入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NI=Y=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C+S(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2.从需求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国内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AE=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C+I(三)国民收入的决定1.概念2.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的两种方法消费-投资法储蓄-投资法1.概念国民收入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总供给,社会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价格必然下降,生产必然

7、收缩,从而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也减少;如果总需求>总供给,表明社会上供给不足,这样价格必然上繁荣昌盛,生产必然扩大,从而总供给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1.概念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总供给=总需求即:C+S=C+I得:S=I当S>I时,国民收入收缩;当S0I0Y0E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