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75967
大小:191.2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08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周测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高二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设置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的“四夷馆”和“四夷里”,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
2、洛阳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因此材料中的政策是为了彰显北魏政权统治中原地区的华夏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该政策的主要目的,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需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北魏孝文帝初年,因“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有李安世上疏倡均田之议。……使贫微得洫,贪欲可抑。”这一政策的实行在当时A.解决了北魏的社会矛盾B.有利于北方小农经济的重建C.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创新D.缩小了贵族和庶民的经济差距【答案】B【解析】【分析】
3、-20-本题考查均田制,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A从材料“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有李安世上疏倡均田之议”可以看出这是实行的均田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并非完全解决了北魏的社会矛盾,因此A项说法绝对化。B均田制下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生产,因此有利于北方小农经济的重建,故B项正确。C均田制并非政治制度,是土地制度,故C项错误。D从材料无法看出,也不是均田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B。1.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社会矛盾激化C.北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4、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考查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明确题干“不正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所学判断选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宗主督护制的实施,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北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ABC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和维护北魏统治,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
5、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工业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等。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民族融合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则是农业化的过程,C符合题意,正确;A-20-属于社会发展角度,排除;B项明显错误,此时还没有开启工业化;D不属于经济发展角度,排除。故选C。1.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
6、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A.坚持“礼法”并重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商鞅的法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重视“德”而非“礼”,故A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B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实行仁义、以德治国,故C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之处,故D正确。故选D。2.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文化的普及B.提高了军队的战
7、斗力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答案】C【解析】A项符合科举制,但不符合军功授爵制度,排除。B项符合军功授爵制度,但与科举制无关,排除。C军功授爵制度改变了世袭制,以奖励军功为升官加爵的筹码,大大提升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科举制的实施,使广大庶族地主上升为社会统治阶层,可见二者的共性在于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D项与两种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