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

ID:36275055

大小:2.8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08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_第1页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_第2页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_第3页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_第4页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第5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考点一、板块构造学说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标准文档实用文案(2)沉积岩:岩石

2、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

3、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一、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来源:Z*xx*k.Com]板块张裂区[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板块碰撞区[来源:Zxxk.Com]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

4、→→

5、←→

6、←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二、岩石圈物

7、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岩浆是“岩石之本”标准文档实用文案,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1)(2)(3)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

8、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例1】(2009上海卷)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标准文档实用文案(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3)板块构造学说有

9、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例2】(2009江苏卷)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1.读下图判断回答下列问题标准文档实用文案(

10、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①,②,③,④,⑤。A,B,C,D,E。(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其能量来源是。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作用。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一、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

11、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