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70766
大小:4.73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5-07
《烛之武退秦师实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使动用法,使……撤兵。《左传》简介:左--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传--解释,解说,阐发。《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上承《春秋》,下启《史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
2、有价值的文献。史书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编排史实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传体--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各国史实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你知道吗?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郑通志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古代姓氏的由来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虞舜
3、夏商周姬姚姜2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鲁韩赵魏秦楚宋卫地名:东郭南宫西门欧阳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司徒帅尉职务:巫乐陶屠卜施商4以动植物为姓--牛马龙熊杨柳5以数字为姓--伍陆万6少数民族的姓--金翦萨慕容呼延独孤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
4、晋联合也就必然了。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fánzhuìquē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zhìqǐpáng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退?怎么退?结果如何?第一段:翻译课文: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因为。于:对。贰:数作动,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依附晋国)同时又依附楚国。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为什么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公子重耳流亡
5、过郑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前632年城濮之战结盟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
6、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余波。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名作动)译句:这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公元前630年郑新郑函陵氾水秦晋晋军秦军第一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结合文章题目谈谈你的理解?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围,形势十分的严峻。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以其
7、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为后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伏笔。函陵、氾南都属郑国领土,晋、秦分地驻扎,这是细节描写,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为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秘密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分析: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一般是主动地说。告诉。对∙∙∙∙∙∙说。是提示具体说的话。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2.谓其妻曰:“吾孰与∙∙∙∙∙∙?”《邹忌讽齐王纳谏》3.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4.(刿)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