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课件

《1.中秋节》课件

ID:36262862

大小:5.34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7

《1.中秋节》课件_第1页
《1.中秋节》课件_第2页
《1.中秋节》课件_第3页
《1.中秋节》课件_第4页
《1.中秋节》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1.中秋节》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秋佳节——让我们一起过问:为何中秋节经常与”佳”字联系在一起呢?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你知道中秋的来历吗?问题1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

2、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的来历中秋之夜,你与同学一起赏月观景。 你知道有哪些地方吗?问题二三潭印月三潭印月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名三潭映月。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

3、约,名列西湖十景,尤以中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三潭印月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十一个拱券洞门悠然卧在波澜之上,每个桥墩前的分水尖,俗称斩凌剑。桥上两侧共有一点四米高的望柱二百八十一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经考古工作者勘察,桥上石狮,包括桥东端代替抱鼓石的两个大狮,华表莲座上四个座狮,二百八十一根望柱的大狮及一百九十八个大狮身上的小狮,总数为四百八十五个。

4、桥全长二百六十六米,宽八米,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手书“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在我国,中秋是仅次与春节的传统佳节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中秋节活动丰富多彩问题三你知道有哪些中秋节的活动呢?舞草龙舞草龙的习俗在县隐朔县兴坪镇流传已久,相传甚远。每年只有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才舞草龙,并在晚上才舞,草龙全身用稻草扎成,龙身在15节左右,每节都插有点燃的香,龙身在舞动时,点燃的香随风飘动流星般闪烁,非常漂亮。每当草龙舞到某一户人家时,这家的人便会主动的为草龙插香、燃放边炮,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你知道吗?

5、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诗文书画和名风名俗。你又知道哪些呢?中秋的文化丰富多彩。问题四神话传说诗文书画名风名俗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吴刚折桂神话传说之嫦娥奔月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

6、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

7、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诗文书画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赏苏轼《中秋月》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

8、的特点。首句便及此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便觉清光更多。没有这层“面纱”先衬托一下,便显不出如此效果。“银汉无声转玉盘”,这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