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41298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谁对话? 谢克昌,煤化学工程专家,山西省五台人。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2007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为什么对话?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各方利益碰撞和博弈的舞台,又承载着人类应对气候
2、变化的迫切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以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为减少温室气体减排,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成为必然之选。为此,我们采访了煤化工领域的著名专家,想知道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都有哪些技术途径,又该着重开发哪些先进技术? 谢克昌怎么说? 碳减排是目前世界范围面临的巨大挑战。展望2020年,我国碳减排的技术途径主要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以及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三大方面。其中,提高能效和节能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有数据表明,其贡献率可
3、达40%以上。目前,碳减排的重点是化石能源特别是碳排放系数最高的煤炭利用的低碳化;煤化学工艺的学科发展与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关系密切并指导其技术利用与开发。 对话人谢克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张可兴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斗争 关键思路 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压力正在加大,因此,国内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成为必然选择 记者:本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围绕着
4、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斗争十分激烈。我国也确定了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这方面,您有何见解? 谢克昌: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全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发展问题,但随着各国争取或保持经济发展空间和经济竞争优势的较量,气候变化正在演变成政治问题、外交问题。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太多,其中二氧化碳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积累起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80%左右。多年来,美国一直
5、占着二氧化碳排放第一的位置。现在,我国面临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有的国家要我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袖”;有的国家说“在可预期的未来,中国碳减排量可能不会大量降低。”今年9月下旬,我在美国匹兹堡参加了第26届国际煤炭大会,也强烈感受到这种压力。会议讨论的54个问题中,有12个直接讨论减排、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而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围绕着《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于2012年结束后,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行动,更是一场艰苦的斗争。 奥巴马上台后,调整
6、了美国对待气候变化的态度,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正在布局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美国原本在低碳经济方面落后于欧盟、日本,现在对低碳经济的态度转变了,开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美国是个很擅长建立新标准的国家。美国依靠技术上的优势,控制了许多标准,也就是控制了许多行业。因此,对我国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国制定标准的能力。现在低碳经济大势已定,但是若由美国制定标准,迫使我国大量缴纳碳税,势必造成产品成本提高,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直接导致我国出口总额的下降,进 而导致大量失业,最终使我国经济下滑。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
7、,如果发展中国家拒绝采取行动,那么,可能会遭到发达国家的制裁。如果美国率先实施碳关税标准,对我国的伤害将是严重的。 “十一五”期间,由于我国将节能作为刚性要求,预计可减少6.2亿吨标准煤的消耗,也将因此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是可以预期的。到2020年,要力争使非化石能源占到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5%。简单一算,剩下的85%还要靠化石能源。因此,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是必然趋势。 记者:我国要实现到202
8、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有哪些技术途径? 谢克昌:碳减排是目前世界范围面临的巨大挑战。展望2020年,我国碳减排的技术途径主要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以及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三大方面。其中,提高能效和节能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有数据表明,其贡献率可达40%以上。我国八大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的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占到工业部门能耗的73%,节能的潜力很大。在这些行业中,我们有很多节能措施需要落实、很多低碳技术需要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