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ID:362373

大小:4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07-28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_第1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_第2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_第3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_第4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

2、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收入流动,持久收入差距,收入收敛  一、引言  由于缺乏多年固定观察样本数据,以前对我国收入差距的研究绝大多数停留于对截面数据的研究,这有其不合理性。首先,年度不均等程度是一个静态指标,不能反映因生命周期等原因带来的持久收入差异;其次,由于测度不同年的年度不均等经常采用不同的样本集,年度不均等的各项测度指标在各年之间往往是独立的,对它们的年度间比较得到的趋势可能并不真实。

3、近年来,由于面板数据可获得性提高,对收入差距的测度和分析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扩展研究主要从收人流动(incomemobility)人手。收人流动是一个个体或群体收入水平相对另一个体或群体收入排序的变动,它集中反映了年度收入不均等测度指标的缺陷,因为在存在较大的收入流动时,持久收入差距较低,从而收入不均等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举一个例子说明年度收入不均等和持久收入不均等及收人流动的关系。如果一个经济体有两个人A和B,第一年A收入1,B收入0,第二年A收入0,B收入1,那么从单独每年看该经济体都是极度不均等的社会,但由于存在很大的收人流动,整体

4、看来这个社会是非常均等的,因为持久收入是相等的。而且如果金融体系完善,通过借贷和存款,这两个人的消费水平在两期也可以达到相同,从而福利水平也相同。  虽然弗里德曼在1962年就提出了收人流动的想法,但由于分析数据要求多年固定观察点的个体或家庭的收入信息,数据收集体系在不健全的早期还难以满足要求。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收入流动的分析开始多了起来,并且绝大多数是对发达国家收入流动的分析。有些研究将注意力集中于代际收入流动上,即观察父辈收入水平与下一代收入水平的关联性;更多的研究将注意力放在同一时期各国收入流动程度的对比或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收入流动

5、程度的对比上,如Olga(2000)计算了西班牙1985—1992年的收人流动,IngridandStephan(2005)用流动矩阵计算了南非的收人流动。最新的文献中,KhorandPeneavel(2006)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比较了1991—1995年间中国和美国城市人口收入流动情况,发现中国收入流动更大。在主要针对中国的测度中,尹恒等(2006)用基于流动矩阵的测度指标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进行测度,发现流动程度逐渐减小。  对我国农村收入不均等情况的研究也较多,王小鲁和樊纲(2005)用宏观指标验证发现,我国农村收入差距正趋近库兹涅茨曲线

6、顶点,李实和岳希明(2004)也得出过类似结论,即农村收入差距趋于平稳。现有研究还没有从收人流动的视角研究农村持久收入差距趋势,使用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并引入收入流动理念后可能会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作了分析。我们发现了和已有城镇人口收入流动趋势不同的结论,即收入流动在农村逐渐增大到顶点后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导致持久收入差距小于年度收入差距,同时,由于年度收入差距增大,持久收入差距近年在拉大。与城市收入流动程度对比后发现,农村收入流动的程度始终大于对应时期的城市。进一步分析各省

7、的收人流动情况可以发现,早期富裕的省份收人流动程度较大,而后期省份的流动程度差异不明显。这些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的收人流动整体情况和地区发展过程。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研究发现,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和增加打工机会对于低收人家庭收入提高有很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有明显的政策意义。  二、数据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联合进行的农产各年定点调查,这一调查从1986年开始,包含了各类农户(各种经营类型、各种收入水平、干部户和五保户等)的各类信息(人口结构、收入、资产、经营状况、借贷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的

8、样本中包括辽宁、山东、湖北、广东、云南、甘肃六个省1986—2002年的数据,其中,1992年、1994年两年没有调查因而数据缺少,我们主要使用连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