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

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

ID:36227232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_第1页
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_第2页
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_第3页
资源描述:

《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唤起兴味,丰富情感,塑造灵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预设与生成姓名:黄艳;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太白路松泉中学邮编:518000电子邮箱:342743662@qq.com联系电话:13728669086毫无疑问,这篇课文对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是挑战!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全部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这个单元除了要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后一课》《木兰诗》因为有具体可感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个性而倍受学生欢迎,可李大钊的这篇文章无情节可

2、言却又充满哲理和激情,学生心理上首先是抵触的,何况“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这样的标题太厚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样的情感太崇高,讲授起来不容易消化,这就好比爆米花与大米,白话与文言,通俗与美声。很显然,让年龄尚小阅历尚浅的初一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几乎不可能。没有共鸣,本单元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就是一句空话,我以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甚至是屈辱的。我突然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诗》,我不想我的学生和我一起经受这样的煎熬。针对以上学生阅读障碍,我尝试着从以下三步入手。一、大量地收集、提炼、展示历史大事记,唤起学生动手、

3、表达的兴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课前布置九组学生查找1840年至今将近170年的中国历史大事纪,每组负责二十年,要求成员分工合作,或找资料、或找图片、或找视频、或整合制作成幻灯。课堂上各组依次展示,或负责操作,或轮流讲述,同时老师对各组幻灯质量和讲述情况进行评价。二、精心板书,巧设问答,层层铺垫,向历史纵深处漫溯,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情感,深入浅出地解题;传统板书的魅力,在于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完整的文章条理。我根据学生的讲述,画出了下面的板书,然后巧设了以下问题:3附:板书如下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

4、超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第一个问题:请仔细观察板书,用“这是一部历史,因为”和“这是的国民,因为”来谈感受。这个问题尤如一个人站在山脚,仰面一座大山在前,无从上山之时恰现一条蜿蜒小路,自当惊喜万分。学生一定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曲折的历史”“不平坦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黑暗与光明交织的历史”,这是“抗争的国民”“前仆后继的国民”“勇往直前的国民”“不怕困难的国民”“斗志昂扬的国民”“这是一部伟人不断出现的历史,因为先有洪秀全、后有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再后

5、来是康有为梁启超和戊戌六君子,紧接着出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果有学生能想到“历史像黄河一样九曲回环,国民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与《黄河颂》融会贯通,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第二个问题: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毫无希望的生物之群;有了英雄而不去珍惜、爱护的民族,则是可怜的奴隶之邦。”“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风雨雨,为什么能至今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会跳出这170年间的历史,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向历史纵深处漫溯。远的如屈原、陈胜吴广,近的如江姐,还有大家熟知的刘胡兰。《黄河颂》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6、《木兰诗》里的花木兰,国难当头,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浴血奋战沙场,谁说女子不如男。或者会有学生想到鉴湖女侠秋瑾。三、创设情境,以情动人;引入名言,以理晓人:塑造学生朴素而高尚的灵魂;有研究表明(美国lave,1988),抽象的知识不仅难以学习,而且难以运用;而不太抽象的情境性的知识则要容易学得多,并且更易于为相关知识提供支架,实现知识的迁移。同理,抽象的情感,如爱国情,在和平的年代,总是显得曲高和寡。学生会去崇敬英雄,但不一定有感动。没有感动,没有拨动人的心弦3,要将崇高的感情内化成自己精神的营养很难。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创设情境就尤为重要。为此,我预设了三步情境:第一步:

7、先请第十组现场搜索了李大钊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当得知他年仅38岁毅然就戮于绞架之下,相信学生自然会发出一片唏嘘感叹之声。第二步:再有意引进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进而介绍了其中一位英雄——林觉民,先出示照片,相片中的林觉民英俊儒雅;再介绍牺牲时年龄仅有24岁时,相信学生的眼神里一定会流露出惊愕与惋惜。然后告诉学生他死时,留下了年幼的儿子、年轻的妻子和一个还未出世的孩子时,学生的眼神会怎样?震惊?敬重?同情?抑或不解:难道他是一个无情的人吗?他怎舍得丢下妻儿舍生赴死?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这时出示《与妻书》,简单介绍一下写作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