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15994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解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解说三数组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吮吸着《新课标》甘甜的雨露,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践,用课改的新理念探索着数学的广阔天地。今天我解说教材的内容是:修订后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 2001年版2014年版对比 知识技能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特征、周长的计算、估量等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降低,将空间
2、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教育理念:知识为本——育人为本课程目标:双基——四基内容方法:结果——结果+过程两能——四能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重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问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
3、实践能力。增加了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价值。 更加关注孩子的体验2、课程内容: 2001年版2014年版对比 第一学段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1、突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2、加强观察、操作等活动的体验。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周长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4、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利用周长公式计算。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二、说教材:(一)、编写特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平面图形的编写特点:A.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B.重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C.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习的编排安排了较多的应用
5、问题、变式题及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习题的探索性加强。(二)教学重点1.能直观感知四边形,区分和辨认平行四边形。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2.理解周长的含义。3.估计物体的长度或周长。(四)、教材编写体例:1、情景图既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空间,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2、例题例题的选取贴近生活。3、做一做对新知的及时应用同时也使新知及时巩固。4、练习(整理与复习)A.弹性的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
6、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B.及时复习,建构知识体系。(五)、立体整合1、已学内容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2、要学内容《四边形》(1)、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2)、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3)、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4)、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
7、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6)、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3、后续内容面积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思维规律。)三、说建议:《课标》将“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因此,小学阶段教材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教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