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

ID:36172230

大小:33.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_第1页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_第2页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_第3页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_第4页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_第5页
资源描述:

《10.15笔记(补效果研究部分+漫谈部分)修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补10.12日漏录在进行大众传播学或传播学研究时,“如何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是主流传播学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纵观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关于大众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媒介的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传媒,或至少是通过传媒,可以产生某种效果。(如何提出假设并验证这个理论)效果研究虽然不是大众传播研究中唯一重要的部分,却无疑是最受重视、成果最显著的部分。(梳理一下效果研究的概念和定义,定义可以囊括所有的效果研究)一、如何提出假设并验证这个理论1、考察的是媒介对受众的影响2、追溯到媒介的

2、各个面相——①从研究层次上划分:宏观(分析各种类型的社会关系,比如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国际关系)与微观层次(受众个体层次,把个体作为最主要的分析单元)②从媒介类型层次上划分:积累(长时间反复接触多种讯息产生)和非积累(接触单一的讯息产生)③效果类型及其过程模式层面:认知、行为、态度(引自社会心理学)④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变化与稳定⑤直接效果和间接(条件)效果(稳定现有状况、改变已有的状况)⑥从媒介内容层面切入:离散一般型(媒介的使用行为,关注媒介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内容具体型(对特定内容的细化研究,把特定内容与要展示

3、的结果联系在一起)3、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语言4、提出假设,已验证假设的方式进行考察哥伦比亚学派关注效果与功能——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物二、追问:哥伦比亚学派所开创的效果研究到底有没有理论的贡献和诞生?答:从严谨的理论得角度来说,传播学是没有诞生理论的。两级传播、把关人、使用与满足理论都是假说。没有宏观理论,但诞生了许多中层或低层的理论。问:什么是理论?从结构上来说,是由一组陈述句构成且逻辑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内部统一的体系;从功能上来说,这个结构体系是可以描述、解释、预测现实的情况,导致或加深我们对现象的理解;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

4、,理论是对现实论的抽象。他不具体描述个案或个体,但却明确描述或解释对象,加深我们对研究对象及其运动在更抽象和普适层面的理解,并帮助我们辨别、区分、解释层出不穷的个案或个体。例:议程设置为什么构不成理论,只是假说现象而不是学说?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理论,“媒介对议题的报道篇幅决定了公众对事件显著性的认知。”(麦库姆斯和肖的原话)但这种因果关系的假设,能否成立要打个问号;其次,这也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郭镇之教授说是议程设置是一种“普遍现象”,即媒体时代,公众的注意力是受媒体驱使的。1、议程设置的假说(现象)关注的是媒体对我们思考哪

5、些问题,而不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影响,因此它从本体抽去了议程政治争议的特性。更本质的说就是抽去了议题的内容,仅关注的是媒介报道的多寡和公众关注的显著程度。所以说该假说对我们如何理解议题这个核心概念没有提供理论上的表述。2、更本质的是,议程设置的现象/假说没有对过程提供一个很完整的描述和解说。议程设置理论一方面5对政策议题、媒介议题或公众所关注的议题是如何产生的、这些议题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如何、议题如何成为社会集体行动的议程等没有提供理论的假设和解说,也完全没有表达这些过程的社会和政治动态,以及话语的侧面使用;另一方面含糊其辞的表达了显

6、著度转移的因果关系外,没有提供任何可以观察或检验的心理机制,如人们如何认知领域将媒介报道的数量和媒介报道的侧重点转化为对议题关注的显著度。3、议程设置始终没有发展出宏大的视野,而是明显的路径依赖。议程设置现象始终没有和必要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相结合,成为一个可以囊括众多现象的普适。所以也就没有了理论必须对明确对象具有证伪性的特征。4、议程设置假说可以追溯到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说:“大众传媒是聚焦社会问题的探照灯,是形成民众主观形象的主要工具。而这种主观形象是政治和社会行动的出发点。”而李普曼的理论框架是“技术、精英、民主”,

7、即公众的关注力是极有价值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分布与动用是民主原则的现实应用或扭曲。由政治或经济的精英通过媒体来支配这种资源,反映民主原则在媒体社会所发生的异化。因此,从李普曼的理论框架上来说,麦库姆斯和肖忽略了其技术精英民主而引用观点,这是议程设置假说的某种偏狭。依照李普曼的理论来研究议程设置的话,我们必须要把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的研究置于考察民主运作动态的一部分,换言之我们要把媒介当做民主运作的基本平台。公众关注的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资源,然而议程设置对这些都没有把握。第二部分:10.15日漫谈从问题:“在新闻传播大变革的新环境下,近

8、些年新闻传播学界陆续涌现一批反思新闻传播学的文章。如果让你反思,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说开去。一、内卷化(技术性的分发丝)1、内卷化是什么指抛开母学科单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问题(最早由李金泉教授提出“传播学的内卷化”现象)推荐阅读:李彬《重思中国传播学》2、如何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