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

ID:36168375

大小:6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_第1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_第2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_第3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_第4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徐建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试卷分析徐建苏【试卷分析】试卷类型: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考试内容:高二《文化生活》;分析班级:文科班高二(3)、(4)班;总人数:62人。(一)知识结构分析分析:从知识结构的比较来看,实际得分率高出期望得分率0.09,说明试卷总体上出的能接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能从学生的总体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二)题型得分分析分析:从难度实际得分率与期望得分率比较,总体差距不大,不过还是略高于期望得分率。选择题实际得分率高出0.1,说明试卷的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偏易,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2、还是比较到位;问答题实际得分率高出0.05,说明学生对原理的掌握比较理想,读题和解题的能力有进步。5(三)难度层次分析分析:从表格中看出,此次测试不存在“较难题”。而"容易题"得分不理想,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很抓落实。(四)整卷难度分析1、成绩分布情况分析:从成绩分布情况来看,80分以上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不及格的学生只有1位,成绩比较理想。说明这份试卷总体难度不难,区分度不大。52、平均分、整卷难度和比较差分析:从表格的数据看,整卷期望难度与实际难度比较接近;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程度还可接

3、受;整卷区分很一般。3、试题难度及区分度划分5分析:从上述的数据图和表格中发现,红色的曲线总体上高于蓝色的曲线,说明学生的实际成绩高于试卷期望成绩,试卷的总体难度不高。其中第4、7、9、10、14、15、25、26超出期望成绩比较多,说明学生对这几个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是第16、26题大大低于期望成绩,说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够,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到位。从区分度来看,整份试卷的题目绝大多数都是区分很差,只有第1、16、33题区分明显和第8、15、26、34区分一般,说明容易的题目基本上大家都会做,难的题目基本上大家都得低分。(五)具体内

4、容分析1、客观题部分这份试卷客观题一共有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目所选用的材料比较新颖,结合时事热点,比如“旭日阳刚”的《春天里》、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的春晚等;能考虑学生的平均知识能力,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拿到三分之二的成绩。但是这份试卷中,第34、35题的知识属于新教材中不做要求的知识点,所以不必作为试题出现。这两个地方的失误也正反映出卷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总之,客观题部分得满分70分的学生很少,不过能拿到60分以上的人数达到43人,占总人数比的比例是69.35%,所以客观题部分成绩总的来说很不错。2

5、、主观题部分这份试卷主观题一共有3个大题,共30分。这3个大题选材新颖,用了今年的热点时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地震。同时,材料也贴近学生的实际,比如网络文化。第36题一共设了2个小问题,分值12分。第一个设问2分,学生基本上都能答对,因为答案可以很直观的从表格中看出来。第二个设问10分,虽然问题的角度很大,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但是学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答题角度是从“文化的作用”角度答题。由于“文化的作用”在复习课中给学生完整的归纳相关知识点,又加上类似题目的训练,所以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得分上大部分能拿到高分,10

6、分以上的学生有31人,占了一半的人数。第37题设问不难,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精神”,分值是8分。题目中的资料在平时上新课的时候用过,学生比较熟悉,所以答起来很顺畅,几乎都能拿到接近满分的成绩。第38题一共设了2个小问题,分值10分。这个题目设问比较灵活,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第1个设问是“分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角度去答题,结果得了0分;部分学生写对了从人的角度,但是答案过于简单,没有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答题,结果得分不高。第2个设问中学生得分情况不乐观,原因同样是审题不清,没有从“自身

7、修养”角度来答题,甚至出现审题不全,没有看到最后的要求需要“简要说明理由”。5【反思与策略】(一)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清。比如第28题是很基础的题目,考查的是“精神文明建设”。但由于选项中第4个选项意思跟正确的选项很接近,结果很多学生选错。因此,这道题目学生的实际得分远远低于预期得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讲解过程中没有把两个知识点讲清楚。2、对知识点的讲解不透。比如第26题是考查“人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的知识点”,学生把文化与文化素养等同起来,结果选错了答案。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讲解过程中没有把知识点讲透,没有让学生真

8、正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对知识点的整理不全。比如第38题的第1问,虽然知识点难度不大,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但是学生得满分的少,究其原因是最后没有归纳出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和对人的影响。所以,学生在答题中把这两个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