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无道,诛暴秦”》(冀人)

《“伐无道,诛暴秦”》(冀人)

ID:36168268

大小:2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伐无道,诛暴秦”》(冀人)_第1页
《“伐无道,诛暴秦”》(冀人)_第2页
《“伐无道,诛暴秦”》(冀人)_第3页
《“伐无道,诛暴秦”》(冀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伐无道,诛暴秦”》(冀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伐无道,诛暴秦”》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

2、西汉的建立。2.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河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2.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教学过程3.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视频)。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秦朝建立于何时?秦朝统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接着反问: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

4、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显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引发学生探究思考。以此使学生尽快产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新课教学(一)秦的暴政活动:梦回秦朝——穿越时空我们来到秦朝,会看到下面的情景。教师出示阅读教材,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并归纳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可借助教材中的小字和插图增强学生对秦朝暴政的感性认识。最后归纳、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焚书坑儒5、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情景一:1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河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2、学生计算每年服役

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徭役繁重【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图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赋税沉重(每年缴收三分之二)【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形式,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景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

6、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刑法残酷(死刑有十几种)【设计意图】通过置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得出秦末的刑法之残酷的结论,使学生有所感悟。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故事,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拓展了知识面,自然过渡到下一框内容。教师请学生归纳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在这样残暴统治下,百姓生活怎样?学生回答:穷困潦倒,忍饥挨饿百姓无法生活时,会怎么办?——官逼民反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秦朝暴政与秦末农民战争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得出

7、这样的认识: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导入陈胜吴广起义。(二)陈胜吴广起义提问:你知道“揭竿而起,斩木为兵”“鱼腹丹书,篝火狐鸣”这一成语典故的来源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59,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和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归纳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地点、原因。在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大泽乡遇雨误期这件事,秦末农民起义会发生吗?引导学生注意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联系起来,从而对陈胜、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