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61954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已评)《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伍明理一、教材分析《测量平均速度》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以及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之后,对第一节和第三节的综合探究性应用,也是本章知识点的结束。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物理是学生本学期才刚开始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生活和社会观察到并都在应用中,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不存在是否有物理基础,在课堂上动手测量所需数据并利用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
2、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并会写实验报告。四、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五、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六、实验器材斜面、小木块、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七、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约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v=s/t(1)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速度,请同学们一起说
3、出计算速度大小的公式。(2)非常好,那同学们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测量速度的仪表吗?(3)那这个速度盘测量的是平均速度呢还是瞬时速度?(4)如果我们想求平均速度怎么办?(5)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实验室中来验证同学们的方法对不对。(2)汽车的速度盘(3)学生的回答不一;但有学生抓住了关键点:指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且公路上的摄像头抓超速也是瞬间,所以为瞬时速度。(4)测出路程和所花的时间通过回忆知识过渡到本节新课,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新课教学(约3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首先,请同学们明白今天本堂课的实验目的是什么?(2)那么我们的平均速度是直接得到的结果吗?
4、(3)非常好,其实刚才同学们说出的v=s/t就是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4)下面请看到书上的实验原理图,请说出本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并思考这些器材的作用。(5)提问:为什么是小车运动的载体是斜面而不是平面?(6)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知道我们要测量两个平均速度而且还要作比较。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刚开始运动的时候速度不一样还能比较吗?(7)分析的非常好,斜面就是来保证两次实验开始的速度都为零。那么,这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到底是大一点好呢还是小一点好?(8)我们马上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一位同学带上刻度尺到讲台上来。(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5、(2)不是,我们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用公式v=s/t来进行计算。(4)学生观察实验原理图说出器材:小车、斜面、金属片、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思考器材的作用。(约4分钟)(5)学生努力思考,但说不出来(6)不能。如果是平面的话需要我们用手去推小车,我们不能保证使得劲一样大,所以开始的时候速度可能不同,而斜面的话,我们一松手它就会自己由静止开始下滑,速度都是零。(约2分钟)(7)这个好像没多大区别吧?只要能动起来都能完成实验。(8)同学们踊跃举手,选择了一位体育健将。此过程是让学生感知到要做实验必须先要做足功课才能有的放矢;初步使学生感知控制变量法,并找到问题的所在(9)同学们,当我们把
6、斜面立起来,就是变得非常的陡,也就是倾斜的角度很大。现在,老师将在同一个位置静止释放刻度尺,这位同学将在我的下方不同位置上去尝试抓住刻度尺,看看他能不能抓住。(10)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什么问题没有?(11)所以,我们选择的角度······(12)好的,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斜面要缓是为了方便及时。那么,用刻度尺来测量长度是s1是整个斜面的长度吗?如果不是,应该是什么?(13)非常好,那么金属片作用是什么?(14)好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次实验中实验器材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分组合作完成本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书上的表格当中。(15)教师在学生进行
7、实验时深入小组中,及时纠正实验中的错误,如刻度尺的读数,并对错误率较高的错误进行解答。(16)刚才老师发现有部分小组的小车“翻车了”,那么,他们在小车放置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呢?(17)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如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让粗心大意的同学也能完成实验,我们能在斜面上做些什么呢?提示:火车。(9)其他学生全神贯注观察这位同学的表现。这位同学在第一次离得比较近的时候轻松的抓住了,洋洋得意;但是第二次离得较远的时候没有抓住。(约2分钟)(10)学生思考,得到结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