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6016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唐诗三首》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诗三首》教案问题导学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意?它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2.《登高》中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的意境。3.《锦瑟》一诗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自主探究感伤自然,感伤时事,感伤社会,感伤百姓……古代诗人大都属于“感伤主义”者。请问,作为平民百姓,我们是否有必要拥有如此多的“感伤”?文法导析《蜀道难》1.善用反复,突出主旨。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
2、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串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2.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
3、的高大形象。《登高》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本诗在写法上注意前后的变化。首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虽也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但却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抱病断炊,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的忧国伤时之情,便跃然纸上,使主题更为鲜明,意境更为开阔。《锦瑟》1.运用比兴手法,使意境凄迷,引人遐想。诗人在开头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
4、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2.引用典故,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在颔联与颈联中,以“庄生梦蝶”“望帝伤春”“鲛人珠泪”“蓝田玉烟”四个典故,即四幅静谧迷离又颇带凄伤的景象,寄托自己的遭遇和怅惘、悲伤、哀怨的心情意绪,使人既有所感知体会,但又难以指明言实,使得诗意深幽朦胧,抒情更加委婉含蓄,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用比兴手法开头,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认知与感悟。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满怀信心来到长安的李白,不但没有找到实现自己
5、政治理想的途径,还被朝廷权贵排挤,始终游离在权力之外。面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畏途”,李白左右为难,对“蜀道”无限向往,却又畏惧而且无力改变“蜀道”的艰险,只有无奈的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的感慨。这正是李白思想与行为的矛盾之所在,也是他既儒且道的两种观念的交锋。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2)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
6、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留下了“三吏”“三别”等一大批伟大的作品,其诗被后世称为“诗史”。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我要化一阵清风,在薄雾中飘过镜湖,度过剡溪,沿着你的足迹登上峰顶。看你在山间醉倒,仍吟诵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要让百鸟为你唱一曲自由的歌,让松林为你奏一支豪放的曲,看你在花间独饮。我要吹散那遮住明月的乌云,让明月看你纵情山水,让神仙羡慕你自在潇洒。诗仙
7、,诗仙!千年已逝,明月圆缺几度,春花几开几谢?只有你还站在历史巅峰,沐浴着自由的风,闪耀着飘逸的光,留与后人仰慕。早已忘了太宗模样,模糊了玉环容颜,独有你,树起了一座后人凭吊的丰碑。我在历史长河中读懂了人生,带着感动。寒水因为仰慕高山的情怀而萦绕山间,我因仰慕你们的情怀而追寻。我明白,水为何会奔腾,月为何会皎洁,那是因为你们赋予它们灵气与追求。在一座座“高山”前,我知道了追寻,追寻你们的品德,追寻你们的风骨,然后做一剪寒风中笑着的梅花!文本图解《蜀道难》《登高》情景交融《锦瑟》盘点收获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
8、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参考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