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

ID:3615294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6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2)鉴赏古诗的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简要解读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主要考查对关键字词(诗眼)的理解,对名句的赏析,对语言特色(如:清新、质朴、绮丽、含蓄、简练、形象、生动等)的把握等。一、理解古诗词的语意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而准确理解词语的关键是要结合语境。例如,刘禹锡的《秋词》:“山明水静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如果对该诗三、四句作这样的分析:“写秋色不如春色繁华浓艳,凄清入骨的悲秋之感溢于言表”,这便是对诗中“清入骨”的意思理解不当,“清入骨”应是不冷不热、凉爽宜人的

2、清幽之感,而不同于“冷入骨”“凄清入骨”,因为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赞秋。诗贵含蓄。含蓄就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注重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诗歌的含蓄,往往就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感情,有时甚至采取曲笔的形式,“正话反说”,“指桑骂槐”,那就更应注意仔细体会诗中的“8潜台词”。杜牧的《泊秦淮》:“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看,此诗似乎在指责酒家卖唱的歌女,实际上诗人抨击的对象却是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因为商女所唱,正是这帮上层官僚所点。看不到这一点,就难免会错怪那些原本值得同情的“商女”们了。二、鉴赏古诗词中的“诗眼”和句法中国古代诗人很重视炼字,往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他们主要是锤炼诗句中最关键的一个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使句中有“眼”,称之为“诗眼”。1.从诗句内容上鉴赏诗眼例:身轻一鸟过,枪疾万人呼。此为杜甫《送蔡都尉诗》中的一句,原本是虞世南的“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从全诗看,杜甫所写诗句是赞美蔡希

4、鲁的武艺高强的。上句讲他善于腾越的轻身功夫,跳得又高、又快、又轻,像一只鸟飞过那样毫无声息。“过”虽然是一个平常的字,却是此联的诗眼。它把蔡的高超本领写出来了。据说有一个本子,“身轻一鸟”后边的一字,漫灭难辨,有人说是“疾”字,有人说是“落”字,有人说是“起”字,有人说是“下”字,还有人说是“度”字,等等。待找到一个善本后发现,原来是个“过”字,大家遂叹赏诚服,以为无一字可替代。分析起来,“过”字主要指快捷,“落”、“起”、“下”8,重在指动作的开始或结束,杜甫的诗句显然不是讲他纵跳的开始或结束,所以用这些字皆不够恰当。再把“横空一鸟度”与“身轻一鸟过”这具有渊源关系的二句加以比较,就

5、觉得“过”字是对“度”字的一个发展,一个创造。2.从词性上鉴赏诗眼古诗词中的诗眼,以动词为多。因此古诗中的炼字,特别重视对动词的推敲、提炼。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则往往改变词性,活用词语。或把名词用作动词,或把形容词用作动词。(1)运用动词,神灵魄动。例: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为周邦彦词《苏幕遮·燎沉香》中的名句。一个“举”字最为人称道,它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2)名词用作动词。例: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此诗句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潜的《时运》(其一),是该诗的尾联。写的是田野风物:阵阵

6、和畅的南风吹过来,吹拂着田野上大片正在抽发的绿色新苗,苗儿们欢欣鼓舞,好像鸟儿扇动着翅膀一样。“翼”字在这里,是此联的诗眼。“翼”本来是名词,指鸟儿的翅膀,此处用作动词,“南风吹拂,有如鸟翼之爱抚新苗”8(《陶渊明诗文校笺》)。因此,新苗在南风吹拂下的形象和神态跃然纸上,使人感受到它们富有感情和灵性,充满勃勃生机,从而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归隐田园的愉悦心情。(3)形容词用作动词。例: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这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五律《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的颔联。元丰年间,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建楼于城东门上,称为黄楼。陈师道于元祐三年(1088),即任徐州教授的次年,登楼作此诗。负山居

7、士为师道友人张仲年的别号,故此诗是登高寄友之作,前六句写的都是登高所见。此诗首联写的是一幅雪后黄昏空明澄净的图画,颔联描绘的是楼头远眺所见雪景,我们单看第一句就可以发现作者运用诗眼的良苦用心: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显得格外明亮;晚风吹进溪水流淌的山间,又带来了阵阵寒意。此联中上句“日”是“云日”,“雪”是“松雪”,作者将一个形容词“明”用作动词,使得此句诗既表现了薄云遮掩的日光照射松雪的静态,又描绘出青白交映的松雪在阳光照射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