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蔡禄菊

《短文两篇》蔡禄菊

ID:36147450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6

《短文两篇》蔡禄菊_第1页
《短文两篇》蔡禄菊_第2页
《短文两篇》蔡禄菊_第3页
《短文两篇》蔡禄菊_第4页
《短文两篇》蔡禄菊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蔡禄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教案叶县常村镇初级中学蔡禄菊6《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诗语言的优美;   2、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线的红字注音。   旸(yang2)谷 一撮(cuo1)灰   浸(jin4)泡   妲(heng2)娥   2.解释下列

2、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倘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倘若”、“假使”。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二、导入语:       6自古至今,无数哲人贤达咏叹太阳、讴歌月亮,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诗篇。本文作者巴金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不变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人生慨叹。在《日》中,作者以“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来寄托自己的追求;面对寒夜如镜的凉月,想起了那偷吃了灵药而飞奔到月宫的嫦娥,又是另外一种别样的心情。我们今天学习这篇短文,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1、让学

3、生交流读后心得,谈谈自己的看法。   2、在学生提出问题后,交代本文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fei4)甘。四川成都人。生于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里,少年和青年时代就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他自称是“五、四”的产儿。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是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战士,其作品观点鲜明,革命立场坚定。其处女作是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灭亡》,始用笔名巴金。主要代表

4、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圆》和随笔集《龙、虎、狗》等。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四、进一步阅读课文6   (一)品读短文《日》   1、学生朗读《日》后。思考: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思路进行展开的?应该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   2、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明确:      《日》这篇散文诗只有250余字,却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它象火一样的燃烧,炙烤着我们的心灵。   开头两自然

5、段,先是赞美飞蛾,因为赞美它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烧死;接着怀念夸父,歌颂它为追赶太阳而渴死畅谷。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巴金歌颂的是追求光明和热量的执着,歌颂的是为了得到光和热而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夸父”的形象描述,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体现。   3、4两自然段,是对追求光明和热量的这种献身精神的正面议论,点明了生命的宝贵。还指出了追求光明和热量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更好的生存空间,所以追求光明和热量就应该不怕牺牲。这里饱含着革命的价值观、生死观,言简意赅,启人深醒。   第5自然段,又进一步明确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自己愿化作飞蛾,追求

6、光明和热量,飞向太阳,失去自我,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这是庄严的宣言,力量宏伟,震撼人心。   6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是热情洋溢感情、感豪情奔放的思想,《日》就凝聚着炽烈的激情。作者歌颂的是为了追求光明而不顾一切的伟大精神,流露出了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那种不可遏制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为民族发光、发热而直至烧成灰烬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它蕴含哲理,热情奔放,堪称字挟风雷、声撼金石的艺术佳作。(二)指导《月》的学习   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月》。   提醒学生自由朗读《月》,面对全文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出问题:课文

7、里月亮带给作者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具体描写来体现的?文章所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这样的意境能使我们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句子?      学生自行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月》带给作者最直接的感觉是“寒冷”。     直接的描写句子如: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这里,“月”给人的是阴寒、冰冷,令人寒战,不同

8、于太阳给人类的热情和温暖。    鼓励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句,进行归类。    1、写月的形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