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ID:36143506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A.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粟和小麦D.粟和水稻3.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2、。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A.黄帝B.尧C.舜D.禹4.“牧野之战”的性质是()A.奴隶主镇压奴隶起义的战争B.平民与奴隶之间的战争C.奴隶主之间争夺财富的战争D.奴隶主之间夺权的战争5.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楚庄王6.秦始皇在位期间,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豪华宫殿是()A.长城B.阿房宫C.故宫D.紫禁城7.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A.刘邦、项羽B.廉颇、赵括C.项梁、项羽D

3、.陈胜、吴广8.下列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是: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③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秦始皇焚书坑儒()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西汉初年,由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统治局面,这一局面称作()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10.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富庶,国家强盛C.汉

4、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1.今天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开始于()A.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B.昭君出塞C.张骞出使西域D.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立12.200年,曹操率领2万人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涿鹿之战13.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官渡之战B.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C.曹操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D.赤壁之战14.三国时期,吴国的船曾经到达台湾,当时的台湾被称作A.台湾B.夷洲C.琉球D.柴桑15.东晋、

5、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C.北方官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好16.南北朝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事件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文景之治D.北魏孝文帝改革17.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18.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你认为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政”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19.对联“哀怨

6、托楚辞,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A.司马迁B.韩非子C.屈原D.王羲之20.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A.《洛神赋图》B.《女史箴图》C.《神灭论》D.《兰亭序》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

7、十家连坐。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二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6分)(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6分)(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8分)-3-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8、“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资治通鉴·汉纪十一》材料二:“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什么精神?(4分)(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