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34206
大小:21.3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关于细节描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细节描写一.写作记叙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母爱海洋里的24朵浪花》 在我的世界里,母亲的爱像一片深深的海洋,没有惊涛骇浪,只有旖旎的风景,碧波银浪,帆影婆娑,给我无尽的幸福和快乐!回首24年的人生旅程,我采撷母爱海洋里的24朵浪花,与亲爱的朋友们分享。 在我1岁的时候,母亲喂我吃奶,并温柔地给我洗澡;在我整晚地整晚地哭闹时,她一遍遍地
2、唱着《摇篮曲》,催我入眠。 在我2岁的时候,母亲牵引着我蹒跚学步,教我咿呀学语。 在我3岁的时候,母亲怜爱地为我做香喷喷的饭菜,还一口一口地喂我。 在我4岁的时候,母亲给你买来彩笔和画板,我开始在墙上涂描各种“抽象画”。 在我5岁的时候,母亲专门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红裙子,把我打扮成美丽的小公主。 在我6岁的时候,母亲教会了我一支动听的歌,我在儿童节文艺晚会上的表演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我7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外地旅游,牵着她的臂膀,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在我8岁的时候,母亲为我转
3、学到城里最好的学校,她来回奔波,不辞辛苦,直到我安静地坐在崭新的教室里。 在我9岁的时候,母亲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台钢琴,每天下班后给我辅导。 在我10岁的时候,母亲陪我去参加市里的钢琴比赛,我获奖的消息让她高兴万分。 在我11岁的时候,母亲陪我还有我的朋友们去看电影。我们兴奋地看着电影,她坐在另一排,默默地看着我们。 在我12岁的时候,我有一次考试考砸了,母亲反复安慰我,鼓励我下一次马到成功。 在我13岁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在我14岁的时候,母亲付了我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
4、,然后每天打长途电话询问我的情况。 在我15岁的时候,叛逆的我和母亲吵架,她却不生气,一如既往地关爱着我。 在我16岁的时候,我开始了住校生活,母亲每隔两天就跑到学校去看望我。 在我17岁的时候,我每天晚上复习功课到深夜的时候,她总会静静地陪着,给我递上一杯浓浓的牛奶。她自己总舍不得喝一口。 在我18岁的时候,我高中毕业,考上千里之外的大学,母亲送我到学校,为我安顿好一切才离开。 在我19岁的时候,母亲专门赶到学校,为我过生日,唱《生日歌》。 在我20岁的时候,母亲送我一套化妆品,作为我的
5、生日礼物,祝福我更加美丽和聪明。 在我21岁的时候,母亲征求我的意见,提前帮我联系工作。 在我22岁的时候,我终于参加工作了。母亲却退休了,她说要到我在的城市来照顾我。 在我23岁的时候,我想带母亲去旅游,她却拒绝了,让我把钱省下来自己花。 在我24岁的时候,我终于如愿和母亲去看海。在美丽的海边,母亲幸福的笑容如花绽放。我们面朝大海,内心里春暖花开。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被高尔基称为“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
6、羞。”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赵树理也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细节描写虽然是作品最细小的成份,却是刻画人物性格呈现生动情境深刻表现作品主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能生动传达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而且能深刻表现作品主题意蕴。一个个传神的细节
7、,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细节描写,就是中考记叙文写作的利器,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三.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
8、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所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这是周振甫先生在《小说例话》中有关细节描写的论述。它着力捕捉的是人物特征在某一时间场合的体现;它所要求的主要不是对静态特征的更细微的描绘,而是精细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在具体情境中的生动体现。四.细节描写精典回放: 《散步》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细节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