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

ID:36132110

大小:15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06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_第1页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_第2页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_第3页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_第4页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_第5页
资源描述: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王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实例:体温的变化(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核温度,正常值约37.5℃;低于36℃,称低体温;高于37.5℃,称发烧;高于38.5℃,称中烧;高于40℃,称高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2)规律: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体的体温有差异。女子比男子稍高;小儿体温稍高于成年人,成人体温稍高于老人;经期体温也有变化,排卵期体温升高;②同一年龄,同一性别,体温也有差异;③同一个人体温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④气温较高,体温相对较高

2、;清晨:体温较低;午后:体温较高;⑤外界温度变化较大,但始终接近37℃左右。(3)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①参与器官系统: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呼吸系统②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稳态的概念3.稳态的实质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内环境稳态的基

3、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2、最初推测:神经调节的结果(贝尔纳)3、经典理论:神经——体液调节(坎农)4、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三、内环境稳态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

4、——发热、中暑等。例1.下列生理活动发生过程与内环境无关的是()A.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B.肌肉剧烈运动生成的大量乳酸被人体中和的过程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的过程D.进入人体的细菌外毒素被抗毒素中和的过程C例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动态平衡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

5、化液AC例3.下列激素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的是()A.抗利尿激素B.肾上腺素C.孕激素D.醛固酮解析抗利尿激素能维持水盐平衡,肾上腺素能维持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醛固酮能维持钾离子的平衡,孕激素能促使子宫内膜增厚,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C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等缓冲对)有关。2、实验设计的基本

6、思路和原则(1)建立完整的实验思路,实验设计过程应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寻求证据——符合事实——假设成立得出结论(或不符合事实——假设不成立);(2)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3)如何选择实验器材?(4)明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5)学会如何提出假设,并预期结果;(6)学会设计实验步骤,灵活运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调控实验。包括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性原则、平衡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等,包括:①怎样选材?②如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③如何控制自变量

7、(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额外变量)?④如何进行实验处理?⑤如何进行测量?(7)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如何对实验结果(现象)进行分析?并用科学恰当的术语或图表进行表述;(8)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能把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挖掘出来,得出结论;(9)学会对实验进行有效的评价、交流和修正;(10)正确描述实验步骤:①选材(控制无关变量)②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遵守单一变量原则)③进行实验处理(控制无关变量)④结果测量和记录结果(前测和后测)⑤预测结果和结论。3、实验分析: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

8、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4、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比较以上三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5、注意事项:(1)PH值稳态的调节机制(2)缓冲对:由一种弱酸和一种弱酸强碱盐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