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

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

ID:36122251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_第1页
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_第2页
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_第3页
资源描述:

《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国银元的中国故事公元1799年,即嘉庆四年,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前脚上了天堂,他的第一宠臣和珅就被抄了家。和珅多年敛财,早已富可敌国,在他家抄出的金银珠宝比国库还多。嘉庆皇帝愤怒之余,还有些困惑——从和珅家竟抄出了五万八千枚外国银元!而且,铸造得这么整齐漂亮,跟天朝的银两迥然相异。这一年,浙江绍兴的藏书家汪辉祖,在自记年谱《梦痕录余》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近四五年来,温州、宁波等沿海各县总被海盗困扰,海盗们每年夏月乘南风由福建、广东等地来到浙江打劫商船,然后给商船上的货物估个价,便使船主回家取一千圆或

2、两千圆外国银元,按期去赎货。    和珅的财富里有,海盗们索要的赎金也是,这外国钱币能在中国境内大行其道,大概是高度全球化的当下也难以想象的。而对嘉庆皇帝和他的满朝文武,以及汪辉祖来说,更难以想象的事情还在后头——这种完全不同于天朝银两的“钱”,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甚至影响到天朝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传统货币产生致命的冲击。只是,它从何而来?怎么拥有这般本事?银两的三宗“罪”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银两与铜钱是主要的货币形式,在明中期白银被正式确定为法定货币。但是中国传统的白银货币却有着三大弊

3、病,即成色良莠不齐,重量易有出入,且不便于流通,尤其是在旅途或异地贸易中。有人曾提出如此假设——清朝一位山西商人,带现银去上海做生意,他将会遇到什么?除了跋山涉水的疲惫、路上的种种危险,大概就是现银的异地兑换了。清朝设有银锭专门鉴定机构:公估局,即从重量和成色上判定银锭是否符合规范,这被称之为“批宝”。可当时的公估局却极具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只认自家鉴定过的银锭,外来银锭想要进入本地市场,都需要他们过过眼。于是,山西商人所携带的山西银锭,首先要送进上海公估局“批宝”。公估局较为严苛,会直接拒绝劣质或戳记太

4、多的白银,而在合格白银上做记号(戳)。成功获批后的银两,仍不能直接使用。如果在其他地方,这位商人可以花钱请炉房重新熔炼为当地规格,但是上海炉房规模小,因此,他大概会选用更方便的方法:把银锭交给银钱业者换取等量的上海银两。事情还没有完,如果最终商人的银两有盈余,想要带回山西使用,那么,先前在上海发生的一切又要在山西重演一遍!——手续之繁琐,远胜于当下本币与外币的兑换。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每枚银锭的批宝手续费约为二钱四厘,银炉熔宝的费用也不小,这都应算作银两流通中的折损。据估计,银子每经一次兑换,亏折

5、至少有百分之零点五。难怪清人陈虬会用惋惜的语气写道:“客行赉千金,驰万里,稍不留神核记,南北往返,数月后,囊中物无事而坐耗其半矣。”银两的种种弊端,在流通领域一一凸显,使得引入标准化的、地域色彩淡化的银币势在必行。从货币的发展规律而言,称量货币也必然要向铸币形态和符号货币形态发展。而此时的欧洲已先行一步,于是外国银元便有了流入中国的基础。现兑店在币种纷繁的清末应运而生,专门经营货币兑换。起初,外国银元仍然被当成银两,称量使用,因此每当遇到外国银元,兑换商也会用专用工具夹剪,将其剪开来验成色,如图1中清末

6、外销画示。不过,外国银元和铜钱一样,都有携带不便的缺陷,图2拍摄于1917~1919年的中国,这个男人身上背负着一万三千五百两铜钱(摄影/SidneyGamble)。无一不用洋钱道光二年(1822年),一场持续了七天七夜的大火,将繁华的广州十三行烧得干干净净。一个叫汪鼎的文人亲眼目睹了这场劫难,并将这件事记在《雨韭盒笔记》中:“烧粤省十三行七昼夜,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火息结成一条,牢不可破。”这大概算是一个奇观,大火中融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然延绵一二里地,最终结为一条坚固的“银条”。据说,被熔化的

7、洋银有四千余万两。四千万两洋银,对广州十三行而言并不稀奇。因为从1757~1842年,清廷的对外贸易仅有一个机构管理,即广州十三行,因此十三行在垄断式的对外贸易下,累积的洋银自然不少。这一时期广东海关的收入也随之日增,乾隆中期平均每年为50万两,后期为102万两,嘉庆年间143万两,道光年间则达152万两。嘉庆年间的广东已是银元的天下,两广总督吴熊光就有言曰:“省会及佛山镇五方杂处,贸易皆以洋银,遂流通全省。”美国人马士(Moroe)也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整个18世纪中,向广州输入的主要是银

8、元,货物只不过是辅助性质而已。”外国银元的用武之地,也远比我们的想象大得多,比如:江浙等地的人们取其精美,用作装饰;开设书院的聘仪、贽仪、酒席费用也以外银支付;请人代写考试四书题文的酬金大约是一圆洋钱……嘉庆十二年(1807年)冬天,浙江巡抚淸安泰给朝廷上过一个折子,折子中提到:知府徐圆梅受贿洋银六百圆。看来,在官场上用洋银纳贿,早已不是新鲜事,知府尚且受贿六百圆,和珅的五万八千圆大洋便也可以理解了。以钱生钱的好买卖外国银元顺应形势进入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