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19540
大小:2.92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06
《辛涛 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辛涛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04月15日提纲一核心素养的研究缘起二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四大众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三国际核心素养框架的常见模型六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五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一、核心素养的研究缘起Page4教育社会人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生态危机、老龄化新的人才观新的能力观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核心素养为了提高组织成员国的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体为适应全球化社会而获得自身完满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
2、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简称DeSeCo)项目。在OECD启动核心素养研究之后,组织12个国家(奥地利、德国、美国、法国等)开展核心素养相关研究,并提交本国报告。随即带动国际各国和地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并推动本国或者本地区教育改革和测评的发展。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21世纪人才观。社会全球化信息化以人力资本为根据,世界各国制定各自教育发展战略,核心素养为人力资本的核心评价指标。教育人力资本理论以追求教育民主为出发点,为保障每个人都
3、享有共同基础教育的权利,核心素养是基本教育的指标。人民主、终身学习核心素养研究缘起二、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国际组织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并且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分为“能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以及“能自律自主地行动”等三个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
4、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欧盟(EU)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自我实现、社会融入以及就业所需要的素养,其中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欧盟明确界定了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素养,涵盖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与科技素养、信息交流、主动与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社交与公民素养、文化意识和表达国家或地区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美国核心素养主要指所有学生或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具有21世纪工作技能及核心竞争能力的人,确保学生从学校所学的技能能够充分满
5、足后续大学深造或社会就业的需求,成为21世纪称职的社会公民、员工及领导者。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生活与职业生涯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科技技能等英国是指为了适应将来的生活,年轻人需要具备的关键技能,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资质法国基于工作内容分析提出,素养是构建终生学习的基础,与知识、技能和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澳大利亚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是学生在终身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在社会中交往的能力,强调核心能力的普遍适用性,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淘汰德国从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指那些与特定的专业技能不直接相
6、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我国台湾地区核心素养是能在台湾的社会文化脉络中,成功地回应情境中的要求与挑战,顺利完成生活任务,获得美好的理想结果所应具备的素养。核心素养是代表社会成员所应该达成共同的素养,具有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共同的特质核心素养发展性可塑性共同性核心素养是共同素养,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获得的,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动态发展的,随着人的一生都在发展,培养不同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作整体和系统考虑核心素养是可教、可学的,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一
7、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评估和测量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义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基本特点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8、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